心理学专家说的“普雷马克原则”很好用
发布时间:2022-10-08 17:50:53如果你的孩子已经上学了,那这样的场景一定不陌生:父母:“作业写完了吗?”孩子:“还没……这局游戏打完我就去!”
半个小时后……父母:“游戏还没打完?!你的作业什么时候写!”孩子:“马上写,马上……”又半个小时后……父母:“手机没收!现在立马去给我写作业!”孩子一脸不情愿地打开书本。父母:“唉……”
家长们在内心不知道多少次想过:你什么时候才能主动去学习,不用我操心呢?
面对沉迷游戏、无心学习的孩子,我们家长难道只能不停催促或者无奈叹气吗?当然不是!心理学专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好方法:普雷马克原则。
普雷马克原则
这个原则来源于一个实验:普雷马克让孩子们从“玩弹球游戏机”和“吃糖果”两个活动中选择一种,一部分孩子选择了前者,一部分选择了后者。有趣的是,他发现,对于偏爱吃糖果的孩子来说,如果将吃糖作为奖励,可以提高他们玩弹球游戏机的频率。
而对于偏爱弹球游戏机的孩子来说,如果将玩弹球游戏机作为奖励,则可增加他们吃糖果的频率。
这种用高频行为(喜欢的行为)来强化低频行为(不喜欢的行为)的方法,就是所谓的“普雷马克原则”。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如果有一件愉快的事等着我们,我们会很快完成另一件不喜欢做的事。比如,老师们在课堂上常说的“只要做完作业,就可以出去玩”运用的就是这个原则。恰当运用这一原则,可以帮助孩子克服某些缺点,或者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就拿孩子玩游戏来说,玩游戏作为让孩子喜欢的活动,父母可以把它作为奖励措施。父母可以把“玩10分钟游戏”作为“完成作业”的奖励措施,孩子就更有可能好好写作业。
那么,具体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们该如何运用这一原则呢?运用原则时要注意什么呢?
父母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 先要找对强化物
“强化物”必须是孩子喜欢的事或物。比如,吃饭和看动画片,孩子都不讨厌,但是比起吃饭,孩子更喜欢看动画片,那么“看动画片”这件事就是强化物。父母想要让孩子乖乖吃饭,就可以对孩子说:“你把饭吃光光,就可以去看动画片了”。
所以,家长们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喜欢什么,哪个最喜欢,哪个最讨厌,建议可以排个顺序表出来。
2, 有了行为再强化
普雷马克原则要运用有效,很重要一点就是要准守“先行为后强化”。也就是说,假如孩子不喜欢写作业、爱玩游戏,家长对孩子说:“你写完作业就可以玩一个小时游戏”,一定要先看到孩子写完作业,才能允许孩子去玩游戏。
如果孩子中途自己去玩游戏,家长也要严格禁止。
否则,这个强化就没有起到作用,孩子就不会养成先写作业再玩游戏的习惯。
3, 保证质量,强化才更有意义
接上面的例子,如果仅仅是和孩子说“完成作业就可以玩游戏”,那么耍小聪明的孩子就可能偷懒、敷衍了事,这样使用这个原则的意义就不大。
所以家长在和孩子做约定的时候,一定要把希望孩子做到哪种程度说清楚。
比如,你的作业写完后我检查了没问题,你就可以去玩游戏。
“检查后没问题”就是孩子要做到的程度,保证被强化行为的质量,这样的强化才更有意义。
4, 强化物使用要有“度”
所谓“过犹不及”,频繁使用强化物会让孩子养成依赖。比如,孩子一不想吃饭,家长就说:“你吃完饭,就让你看电视”。时间久了,对孩子来说,吃饭就仿佛成了一个任务,只是为了看电视而完成这个任务,并不是真正喜欢上了吃饭。
所以,想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要合理使用普雷马克原则,同时让他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孩子才能真正爱上学习、主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