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屋效应”的五大原则
发布时间:2022-10-08 17:38:26孩子喜欢唱反调,在育儿过程中已经成为了常态。面对父母提出的要求,孩子总是有各种理由来拒绝。比如说“我还小,不能单独睡觉,会害怕”,或者拒绝收拾玩具,并告诉妈妈:“这是我最讨厌做的一件事情。”许多父母磨破了嘴皮子,软硬兼施,孩子的倔脾气好像也没有多大的改观,依然我行我素,拒绝执行命令。
其实,这时候你可以利用“拆屋效应”,让孩子能较为愉快地接受你的要求和或建议,最终达成目标。
巧用“拆屋效应”,让娃轻松入园
场景1:
“我不想去幼儿园,我要回家,妈妈别扔下我。”入园前,一个孩子发着脾气,想方设法地往外跑。
“儿子听话,等放学了妈妈给你买变形金刚,好不好?”宝妈一边往回拉一边说。
“我才不要什么变形金刚,我现在就想回家。”孩子斩钉截铁地回答道。
宝妈一时语塞,想不到什么更好的办法,只能在老师的配合下将孩子生拉硬拽进教室。
场景2:
而另一位宝妈和孩子的谈话更像是一场商业谈判。
“我不想去幼儿园,我不想和妈妈分开。”孩子说。
“妈妈也特别舍不得宝宝,但是宝宝不能一直呆在妈妈身边,你还需要交很多好朋友,他们有的会唱歌,有的会朗诵,一定会和你玩得非常好……”宝妈说道。
“那,可是我会在幼儿园里呆很久的。”孩子语气中有些迟疑。
“怎么会呢?妈妈答应你,一周我们只去幼儿园五天,周末两天妈妈全都陪你玩,而且过年和过节也绝对不会把你送去,你算算,是不是少了很多天呢?”宝妈赶紧开导孩子说。
“如果是这样的话还可以,但是我得按照日历来。不能错过休息的时间。”孩子一遍掰着手指头算着日子,一边跟随老师入了园。
场景2中的宝妈,就是深谙“拆屋效应”,把孩子入园难的问题轻松化解掉了。这招在营销中经常使用,在育儿的过程中,运用得宜,也能解决一些熊孩子的问题,让娃主动配合家长的安排。
什么是“拆屋效应”?
说起拆屋效应,还要从鲁迅的一篇文章说起,鲁迅在《无声的中国》写过的一段话: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
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
这种先提出很大的要求来,接着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在心理学上被称为“ 拆屋效应”。
在生活中,孩子一旦反对家长的意见,就很容易被贴上“不听话”的标签,可是父母却很少能静下心来想一下,为什么孩子会“叛逆”呢?
1、 家庭氛围很糟糕
有的宝妈情绪控制能力很差,动辄就对孩子发脾气,甚至摔东西,只要孩子做错一点事情,就大批特批。还有的夫妻,常年不和,总是拿孩子来当出气筒。
在这种家庭氛围下长大的娃,要么非常自卑,小心翼翼,生怕做错事为这个家“雪上加霜”,所以有些事情干脆就不做,能不做就不做,会主动避开父母的一些要求,变得消极怠工。
要么在耳濡目染中变得非常极端和强硬,喜欢和父母对着干,不管家长说什么都反对,为了反对而反对,而不考虑真实意义。
2、 做事情没有动力
很多在父母眼中非常小的事情,可是孩子仍然不愿意去做,就好像收拾玩具这件事情,当他们去做的时候家长会觉得这是件很平常的事情,根本不值得一提。反而是在孩子偶尔一两次忘记收拾玩具时,就会受到家长的批评。
时间长了,孩子自己也总结出了经验,对于父母布置的任务,他们持反对意见,家长也拿他们没办法。这就是孩子一直处于被外力所驱动的状态下做事,而不是发自内心的,动力不足。
3、 家长提要求总是“双标”
之所以会有那么多孩子反对家长,就是因为这些父母的“双标”教育,对孩子要求的是一套准则,对自己却是另一样了。
家长没做好榜样,要求孩子不能玩手机,自己却打了一夜的游戏,要求孩子认真学习,父母的资格考试却迟迟不肯复习。
要知道,父母的一举一动对孩子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如果想让孩子令行禁止,要求他的那些内容,自己首先要做到,这样才有说服力。
如何“开天窗”?这些“套路”请收下
在拆屋效应最初的例子中,大家拒绝开天窗,后来有人提出拆屋顶,这才又回到原点,同意开天窗了。
开天窗才是拆屋效应的根本目的所在,家长一定不要偏离。那么,要怎么做才能让孩子不再事事反对,而主动接受父母的要求呢?来看看这五个原则↓↓↓
1、学会“转移”话题
欣欣(化名)特别喜欢看动画片《小猪佩奇》,妈妈给她买了很多小猪佩奇的“好朋友”,有小马佩德罗、小羊苏西、小狗丹妮、大象艾蒙德等等,欣欣对这些玩具爱不释手。
有一次,朋友带着一岁半的儿子过来玩耍,小朋友立刻发现了这些模型,也想拿在手里玩。'
对此欣欣非常着急,她赶紧把这些玩具都收拾起来了,对小弟弟非常戒备。朋友对孩子说:“这是小姐姐的玩具,你不能碰!”
宝妈则把欣欣拉到一边循循善诱,问她:“你不喜欢小弟弟吗?”欣欣说“喜欢”。妈妈又问:“你可以不让他玩小猪佩奇,那你不想和小弟弟玩其他的玩具,或者读绘本吗?”欣欣想了想说,“我可以和小弟弟看书啊!”
于是欣欣拿出了绘本,给小弟弟大声地朗读了起来。等到读完一本书后,欣欣觉得没什么意思,主动拉起小弟弟开始玩小猪佩奇的玩具了。
拆屋效应,你也可以理解为一种迂回战术,家长假装“转移”话题,先将孩子的“炮火”熄灭,但是并不离开起初她拒绝执行的大环境,这种迂回和折中的做法,会让孩子欣然接受。
2、试着放低姿态
很多时候,孩子之所以反对家长,就是因为父母总是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来命令孩子来执行,家长自认为很合理的需求,在孩子看来都是“无法达成”的,甚至是“非常野蛮”的。孩子持反对意见,不都是因为懒惰和不听话,而是在情绪上和父母对立,不服从。
想要改变这种状态,家长就要试着俯下身来,和孩子做朋友,陪孩子玩耍,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感受,不总以命令的姿态来对话。先和孩子形成很好的伙伴关系,然后再提要求就容易许多。
3、设置合理的目标要求
家长都想望女成凤、望子成龙,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有些时候却过于急迫。在育儿的过程中,家长常常“听风就是雨”,一旦听说某个补习班或者兴趣班对孩子有益,就会马上领着孩子去报名,却没想过孩子是否能承担的了?
给孩子树立一个远大的理想是应该的,但是需要先将这个大目标分解成很多阶段性的小目标,引领孩子去各个击破,这样他的难度没那么大,压力也会减少,对于合理的目标通常都会接受的,家长也不必大费周章。
4、 不要吝惜对孩子的表扬
很多孩子做事情没有动力,就是因为父母过于“权威”和呆板,总是要求孩子去做这做那,事后的反馈效应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做错了要被批评,做不好难辞其咎,反而在孩子做的好的时候默不作声。
不要吝惜对孩子的表扬,家长适度的表扬,会让孩子收获前进的动力,内心充满满足感。家长的拆屋策略成功,也要及时对孩子进行鼓励。
5、 不过度“拆屋”
凡事都有一个度,家长对于“拆屋效应”的运用也应该是有分寸的。频繁使用“拆屋效应”,让孩子发现了规律性,这招就失灵了。拆屋效应虽然亲试好用,但也不能太贪心哦。
拆屋不是欺骗,而是类似于“旁敲侧击”的策略,这需要父母掌握好分寸,组织好话语,既让孩子欣然接受开始提出的目标,又不会对亲子关系造成很大的创伤。在这方面,家长可以结合自家孩子的特点,做更深入的探讨和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