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破心理账户陷阱
发布时间:2022-11-22 21:46:01今天继续给大家分享《别做正常的傻瓜》读书笔记,我们在前面本书导读的文章中引出了一个行为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心理账户。
心理账户概念
心理账户是由著名的行为经济学家理查德.萨勒提出的概念,他于2017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他认为,除了钱包银行卡这种实际账户之外,在人的头脑中还存在一种心理账户,人们会把现实中客观等价的支出或收益在心理上划分到不同的账户中。比如,我们会把工资划归到靠辛勤劳动,日积月累下来的“勤劳致富”账户中;会把年终奖视为一种额外恩赐,放到“奖励”账户中;会把买彩票赢来的钱放到“天上掉馅饼”账户中。
心理账户效应:人们对不同来源的收入往往会有不同的消费倾向和风险偏好。
虽然上述三种账户里的每一元钱在客观上价值都是相同的,但是人们在花费他们的时候态度却是不一样的,人们对待“勤劳致富”账户中的钱会精打细算,能省则省,对待“天上掉馅饼”账户中的钱会大手大脚,抱着很轻松的态度花掉。所以人们对待不同账户里的钱有不同的消费倾向。
再试想两个场景:
场景一:你在澳门接到一个项目,经过几个月的辛苦,你获得了10万元的劳动报酬,在澳门的朋友对你说:难得来一次澳门,不去赌场体验一下太可惜了。朋友邀请你去赌场,请问你会去吗?
场景二:你在澳门旅游的时候,在澳门的赛马场赌博,侥幸赢了10万元,此时朋友约你去附近的赌场玩,请问你会去吗?
请想想看,在上面两种场景中,哪一种场景下你更有可能去赌场玩呢?你肯定是在场景二中更有可能去赌场赌一把吧。客观理性上来说,两个10万元在价值上相等的,但你对待两者的态度却是天壤之别。所以心理账户效应影响了人们的风险偏好,这种现象在行为科学中还叫做“赌场赢利效应”。所以赌徒赢来的钱永远放不进钱包,最终他还会扔回赌桌上。
心理账户分类很细很多,只有打破它,才能赚更多的钱
人们会从各种维度上设置自己的心理账户,衣服账户、爱好账户、饮料账户、交通账户等等。人们除了给不同来源的钱设置账户以外,还会给不同时间的收入设置不同的心理账户。
加州大学的科林.卡默勒教授研究发现,出租车司机为了保证每个月都能有一笔大致固定的收入,往往会给自己定一个日收入计划,比如每天赚到500块钱,完成任务就收工回家。因为人们出行受天气影响,雨天打车出行的人比较多,所以在雨天里出租车司机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挣够钱,而在晴天他们需要做到很晚才能回家。根据观察,大部分出租车司机在雨天赚够500块钱就早早地回家休息了。
那么对于出租车司机有没有更高效率的工作方式呢,答案是有的,比如司机在雨天稍微延长一下工作时间,比平时多赚点钱,因为雨天打车人多,相同的时间可能比平时多赚一倍。天气晴朗打车人少的时候就少跑点车,早早回家休息,还能省点油钱。这样算下来一个月也不少挣,甚至更多。
其实出租车司机也知道,雨天多工作一个小时,就可以在晴天里少工作两个小时,但就是因为有心理账户在作祟,使得今天的工资跟明天的工资似乎是不可替代和互补的,这样就导致了赚钱效率的低下,普通人就会这样一直普通下去。
再来看一种心理账户:大钱小花,小钱大花
这个结合我们自身日常其实比较容易理解,当你得到一大笔钱,比如50000,你更倾向于把钱存到银行里,但是,如果是一笔小钱,比如500,你更倾向于放进钱包里,等去超市的时候看看把你心仪已久的裙子买回家。这也是因为心理账户的影响,钱多反而花的少了。所以问你一个问题,在行为经济学领域,5+5等于10吗?
通过这个小节你是否意识到了,如果想要省钱我们是不是不应该轻视每一分钱的价值?无论它是在大堆钱里还是小堆钱里。
结束语
看了上面的心理账户知识之后你是否有些心得了呢,你是否会在接下来的生活中花钱和挣钱都更理性呢,如果你学会了,开源节流指日可待,让我们一起积累更多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