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科普>米尔格拉姆 一个揭露人性,震撼全人类心灵的实验

米尔格拉姆 一个揭露人性,震撼全人类心灵的实验

发布时间:2022-11-21 20:45:47

如果有人让你杀人,你会服从吗?

一个看似很蠢的问题,你肯定会说“不会”。

但是各位看官,先别急着确定答案,看完这篇文章中的心理学实验,再回看这个问题,也许你会为自己捏把汗。

这是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实验之一。

它赤裸裸的揭示了人性的恶

这个实验的发起者因此而遭受社会各界的抨击和排挤。

这个发起者(或者说最著名的发起者)就是----米尔格拉姆

米尔格拉姆电击实验----一个揭露人性,震撼全人类心灵的实验

照片中左侧人物

他是谁?

智商158;美国犹太人;社会心理学家;先后在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和纽约市立大学工作;主张通过实验来发现和总结人类的社会心理模式,推动了社会心理学的量化研究。然而真正令他为世人所知的,正是其发起的「米尔格拉姆电击实验」

这个实验至今仍被美国科学促进会评为20世纪十大最经典心理学实验之一。

米尔格拉姆电击实验----一个揭露人性,震撼全人类心灵的实验

事情要从1961 年初春说起,在耶路撒冷,一场轰动全世界的审判正在进行,受审者是「纳粹刽子手」阿道夫-艾希曼 (Adolf Elchmann),也是二战中臭名昭著的「最终解决方案」的主要负责人。这场审判在当年可谓万众瞩目,非常轰动,很多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出庭作证,各国媒体纷纷报道。然而当庭审画面出现之时,人们发现这位「纳粹刽子手」看上去不仅不像想象中那样凶神恶煞,反而看起来很「亲和」,这看起来很矛盾甚至滑稽。这场审判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更引发起学术界的热烈讨论,作为社会心理学研究者, 28 岁的米尔格拉姆也密切关注着这场审判,特别是阿道夫-艾希曼为自己做的无罪辩护,引发了他的思考:真的会有人因为服从权威,而干出如此伤天害理之事吗?米尔格拉姆没有像普通人那样站在民族大义和道德的至高点上,去谴责这位刽子手,他在思考心中的这份疑惑,靠着「心理学直觉」,他思考到人既不能完全做到自己来决定自己,也很难做到完全掌控环境,但是人擅长为自己「找理由」,尤其是当出现犯错的时候,大脑似乎会在潜意识层不由自己控制的「找理由」,让自己的认知和行为看起来合理,从而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

米尔格拉姆电击实验----一个揭露人性,震撼全人类心灵的实验

为了验证这份假设是否是个性化还是社会化的存在,他决定设计一个实验,了解一个正常人普通人在所谓的权威指令下,到底是听从内心良知的声音,还是为自己的恶行找理由进行合理化,从而让自己心安理得的施暴。为了实验结论的客观性,米尔格拉姆决定在一开始隐藏实验的真实目的。他将实验一共分为3个部分:招募实验对象、安排实验对象和假扮者、设计并安排实验设备和场地

第一部分:招募实验对象

米尔格拉姆在美国纽黑文市(耶鲁大学所在地)刊登了一个招募广告:“20-55岁身强体健的男性,工人、体力劳动者、专业人员、厨师,皆可。”,为了让实验对象的职业和年龄平衡,米尔格拉姆从报名人员中最终选出100人,其中工人占 40%、白领占40%,专业人士占 20%;年龄为 20 至30 岁的占 20%、30 至 40 岁的占 40%、40 至50 岁的占 40%,这些人都是精神和心理正常之人。并告知这些人将参与到”国家教育机关要求的“惩罚对于学习促进的实验”,承诺每位受试者每人每天可领取 4.5 美元的酬劳。

米尔格拉姆电击实验----一个揭露人性,震撼全人类心灵的实验

第二部分:安排实验对象和假扮者

在这次实验中,米尔格拉姆还找到了2位假扮者,其中1名假扮者(一位看起来温和亲切的 47 岁会计)将和真正的实验对象一起进行抽签,以此来决定每次实验时谁来扮演“学生”,谁来扮演“老师”,当然抽签是动过手脚的,真正的实验对象一定会抽到“老师”的角色。那另1名假扮者(一位是看上去冷酷无情的31 岁高中生物老师)扮演“大学老师”,需要给受试者们布置任务,说明抽到“学生”签的人需要背诵词汇(实验前会给到一本词汇手册),并且“学生”身上贴上电极片,“老师”是需要看着学生在身上贴上电极片的,抽到“老师”签的人需要提问和检查“学生”每次背诵的词汇,一旦“学生”背错或者拒绝回答,“老师”就需要按动自己手边的按钮,对“学生”进行电击惩罚。

米尔格拉姆电击实验----一个揭露人性,震撼全人类心灵的实验

这里额外说明的是:“老师”手边的这套电击设备时被米尔格拉姆精心改装设计过的,这套电击设备一共有 30 个档位,每个按钮分别代表不同等级的电压,比如最低档就明确标注着 15 伏电压,最高档标注着 450 伏电压,并且在代表不同电压的按钮上还做了相应的标记,从「轻微」、到「强烈、再到「危险」等,扮演“老师”的这个人(也就是真正的实验对象)被告知每次按下电击的按钮不能是同一个,每次都需要比上一次的电击要更严厉。

米尔格拉姆电击实验----一个揭露人性,震撼全人类心灵的实验

实验时用到的电击设备

第三部分:安排实验设备和场地

实验设备就是上面介绍到的经过米尔格拉姆创意设计的电击操纵设备。此外,实验场地也做了布置,让这里看起来像一个真的大学教室那样。这次实验一共用到了三个房间,其中,扮演“老师”的人(真正的实验对象)在电击设备所在的房间里,需要操纵电击设备;“学生”(假扮者)在另一个独立的测试房间,房间里有一把椅子,然后他的双手将被绑住固定在椅子上,在手上贴上电极片(当然电极片是假的)。“老师”房间与“学生”房间虽然是隔开的,但是他们之间可以通过麦克风和扩音器进行交流,“老师”是可以清楚“学生”发出的声音的,比如呻吟、惨叫或敲墙,并且“老师”也可以通过玻璃窗看到“学生”被电击后的痛苦反应,抽搐、惨叫、求饶等等。这时候假扮“大学老师”的人在给“老师”和“学生”布置完实验任务后就会离开,并且会告知“老师”,有任何问题可以通过麦克风问,他会通过扩音器回答,之后“大学老师”就前往另一个房间了。一切准备就绪,就等实验开始了。

米尔格拉姆电击实验----一个揭露人性,震撼全人类心灵的实验

实验进行时

第一次测试一共选取了 40 位实验对象,这些实验对象们一一来到实验室,按照事先计划的那样,真正的实验对象和假扮者一同抽签,假扮受试者进入“学生”房间,被绑在椅子上,手腕贴上电极片(假的)。“大学老师”来给“老师”也就是真正的实验对象布置任务,要求他通过麦克风,按照事先准备好的提问内容,一 个一个地读出问题。每一个问题可能有四个答案,旁边屋里的“学生”通过手边的按键器选择出对的答案,如果答案跟“老师”手中问答表上的答案一致,就算答对,并接着问下一个,如果答错,“老师”就需要用电击教训他;如果“学生”再次答错一题,“老师‘就需要提高一次电击的电压,直到最高电压 450 伏,提问开始前,“老师”还被告知需要把电击指标和回答问题正确率统计在一起,这样专家就可以具体分析研究体罚对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其实这也是子?乌有的。并且值得一提的是,“老师”手里所谓的问题和答案都是随机编的,例如问「美丽的」,答案选「小姑娘」就算对;选「小伙子」就算错。“大学老师”还会告诉“老师”,电击只会让人感觉有些疼,但是不会造成永久性的组织损伤,没有什么危险。

米尔格拉姆电击实验----一个揭露人性,震撼全人类心灵的实验

就这样,真正的实验对象按照问题表上的问题逐一进行提问,按照实现约定的「剧本」,“学生”会在前几个问题回答正确,并在接下来的问题开始不断出错。按照实验开始前的指令,真正的实验对象这时候就需要按动按钮去电击“学生”,并且不断提高电击的电压。随着“学生”不断地答错问题,真正的实验对象按要求就得不断提高电压档次,而随着电压的不断提高,“学生”假扮者的表演的越来越痛苦,从开始的无所谓,到轻微的抽搐,再到痛苦的呻吟,直到最后高声求饶,说自己有心脏病,已经扛不住要昏过去了等等。当电压逐步高到一定程度时,真正的实验对象明显听到旁边屋里的“学生”越来越痛苦的声音,有些实验对象就提出要停止电击,而“大学老师”这时候就需要站出来代表权威,用扩音器敦促他「没关系请继续」、「实验需要继续进行」「他没事你可以接着做下去」等等。

米尔格拉姆电击实验----一个揭露人性,震撼全人类心灵的实验

按照米尔格拉姆事先确定的实验原则,如果真正的实验对象连续三次明确要求停止实验,那么实验就会被终止,实验结果就会被标记实验对象反抗了权威的命令,反过来,如果实验对象在反复敦促下继续进行实验,直到实验对象连续三次用最高档的 450 伏电击假扮受试者,实验就自然终止,实验结果被标记为受试者服从了权威的指令。

震惊的实验结果:经不起考验的人性

实验开始前,米尔格拉姆曾经在身边的心理学系同事和学生中进行小范围的调查,让大家预估一下,有多大比例的人会在实验中服从权威的指挥,用450 伏电压去「杀死」一位陌生人。大部分人认为不会超过 10%,有的人认为可能只有1%。

然而,实验结果却开了个大大的玩笑,在 40 位受试者中,有26人连续三次用 450 伏最高电压电击了“学生”,这一过程中,即使“学生”「戏精」假扮者一路发出各种惨叫声、敲击声、跺脚声、求饶声,甚至表现出抽搐,到最后的悄无声息、全身瘫软,但还是有 65% 的受试者坚持一路电下去,直到被“大学老师”假扮者告知实验完成才算罢手。这个结果让当时的米尔格拉姆和他的同事们极其震惊,大家都不敢相信这份实验结果。

这个实验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实验结果随后很快公之于众,全社会哗然。《纽约时报》直接报道了数字:“65%的被试盲目服从,施予折磨。”美国广播公司还据此制作了电影《第10级》(The Tenth Level),第10级是电击的最高强度。对这个实验结论持有怀疑是吗?不光是你,当时很多心理学者也不相信,于是在世界各地重复了米尔格拉姆的实验,可是无论用什么场景,在哪个人种中做这个实验,得出的数字都是61%~66%之间。

米尔格拉姆为了更准确的揭露人性,他后续还升级了实验,比如调整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他甚至让被试和“学生”共处一室,要求被试按着“学生”的手放在电极板上,让学生遭受电击。就这样,仍然有30%的被试服从了要求完成了实验。

米尔格拉姆电击实验----一个揭露人性,震撼全人类心灵的实验

这简直是赤裸裸告诉人们:人类是暴力的、愚蠢的,只知道服从权威。

这种人性被的“扒光”的方式,实在是令人太!受!伤!了!

加上这个实验的发起背景很特殊,当时正值全球开始对纳粹德国屠杀1200万犹太人进行国际反思。这个实验的结果却貌似从侧面解释了德国战犯们屠杀犹太人并不是因为“内心残暴”,而仅仅是因为在“服从权威和命令”。这个解释,太离经叛道,太离谱了。不能接受!所以在惊愕之后,舆论几乎一边倒的质疑和反对了这个实验结果。也因这个实验,米尔格拉姆被哈佛和耶鲁大学双双解聘,甚至在他要申请美国心里协会(APA)的时候,还被延长1年,被要求必须接受调查。

1974年,米尔格拉姆在他的书《服从的危险》里写道:在法律和哲学上有关服从的观点是意义非常重大的,但他们很少谈及人们在遇到实际情况时会采取怎样的行动。 我在耶鲁大学设计了这个实验,便是为了测试一个普通的市民,只因一位辅助实验的科学家所下达的命令,而会愿意在另一个人身上加诸多少的痛苦。当主导实验的权威者命令参与者伤害另一个人,更加上参与者所听到的痛苦尖叫声,即使参与者受到如此强烈的道德不安,多数情况下权威者仍然得以继续命令他。 实验显示了成年人对于权力者有多么大的服从意愿,去做出几乎任何尺度的行为,而我们必须尽快研究和解释这种现象。

人从来都不能脱离群体而单独存在,对于个体而言,服从行为主要有两个原因:合法权力(权威)及责任的分散或转移。

在米尔格拉姆实验之后的2年,有一部以这项实验为灵感创作的震撼人心的电影《浪潮》出世,讲述的是营造仪式感和创造纪律之美的名义下,“纳粹”精神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电影里的大学老师通过学生实验,向这些学生亲身体会了一个纳粹分子是如何养成的,在实验的半个月中,这群学生们表现出了对命令不假思索坚定执行的信念,甚至伤害和反抗权威的同班同学。在电影里最后当这群学生们冷静下来,他们说的「我不知道」「我不清楚」「我只是在服从命令」「我只是按照要求工作」和米尔格拉姆实验中受试者一样,又表现出极大的迷茫感和无助感。

米尔格拉姆电击实验----一个揭露人性,震撼全人类心灵的实验

那么,在遭遇“权威者”下达违背良知的命令时,人性所能发挥的拒绝的力量究竟有多少?

我们能听到内心良知的声音吗?我们能做到听从良知的声音,向心而行吗?

在本文的最后,和大家共勉一句话:在真正的浪潮面前,每个人都难辞其咎,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独善其身。

就如同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每个人都需要对结果负责。

最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