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畏手畏脚的孩子,家长试试“马太效应”
发布时间:2023-02-14 16:32:00父母可能会发现,如果想要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不掌握正确的育儿方法的话,真的很难。
反而,如果想要去培养一个胆小,懦弱,不那么优秀的孩子,却显得比较简单,比如控制孩子,打骂孩子,都有可能导致孩子变得胆小,畏手畏脚。毁灭总比建造来得简单。
举个案例
上幼儿园之后的雯雯,就像是变了个人似的,从前活泼乱跳,在家里就像是个“土皇帝”一样。可是一上了幼儿园之后,没有过多久整个人就变了,变得胆小,变得不爱说话。
很多以往喜欢做的事情,现在也都不愿意去做了。这让雯雯的父母都有点不知所措,心想着是因为学校里有人欺负她了吗?
以往只要听到要出去玩了,孩子都会开心得不得了,现在和她说出去玩,她都不愿意出去了。发现事情的严重性之后,雯雯的母亲就开始跟着孩子一起去上学,和老师聊天了解情况,后来还在班级一旁观察孩子上课的表现。
逐渐,雯雯的母亲发现了孩子在学校似乎并不受欢迎,迟迟融入不了团队中,没有人愿意和雯雯玩,所以雯雯变得特别的胆小,做事情也畏手畏脚起来了。
案例分析
其实雯雯会变成这样,和她的父母教育脱不了关系,她的父母在家里喜欢宠着孩子,不让孩子吃苦,所以孩子就会特别的霸道不讲理。
可是去到学校以后,大家都不听她的,导致孩子的内心受到伤害了,并且因为自己的无理逐渐地被大家排斥。很难融入到集体当中去。
而孩子的思维动机很简单,如果这个孩子被打上不受欢迎的标签,那么就会无意识的孤立和疏远她。并经常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除此以外,还有哪些原因会导致孩子会变得畏手畏脚?
第一:父母的过度控制
父母对于自己的控制,有时候他未必是能够感知到的,只是觉得自己在做应该做的事情,而这往往才是最恐怖的。
比如孩子今天想要穿好看的裙子,父母说今天天气不好,你不准穿,只能穿运动裤。孩子说周末想出去玩,父母说你不准出去玩,只能在家里学习。
看似是在为孩子好,实则无形中就把孩子的独立思想扼杀了,导致孩子不再敢有自己的想法。
第二:受到习得性无助的影响
习得性无助,最早来源于一个实验,讲的是一条被困在笼子里的狗,在每次警报器一响起来的时候,它都会被电击。后来,就算笼子开了,它也放弃了挣扎。
当孩子在某件事情上,他不断受挫的话,就很有可能导致这件事他不再敢去尝试,继而影响到了孩子整个人都变得畏手畏脚的。
面对畏手畏脚的孩子,父母其实可以运用“马太效应”来帮助孩子。
什么是“马太效应”?
马太是圣经里的一个著名人物,也是耶稣的十二使徒之一。而“马太效应”出处是《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
后续转变成一个可以运用到社会经济和心理教育的多层次理论。讲的是好的会愈来愈好,坏的只会变得更坏。孩子胆小,父母不及时纠正,那就只会更加的胆小,千万不要以为孩子会自己纠正过来。
同样,一旦孩子变得自信了,那么他就会更加的自信。
其实举个数学例子就知道了。比如1和0.9只差了0.1,这个数据看似很小,但是如果乘以365天,那就变成了365和328.5,一下子就拉开了差距,而且随着时间增加,这个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那父母如何运用“马太效应”来帮助孩子?
第一:相信微习惯的力量
作家斯蒂芬·盖斯,曾长期研究过人的一个习惯养成机制,后来他就发现一个懒惰的人,如果想要培养一个好的习惯是很困难的。这里面,很多时候是受到了大脑的限制。
可是,如果不是从培养一个好习惯开始,而是从一个好的微习惯开始,那么就会截然不同。
什么是微习惯?指的是一个小到你不能拒绝的习惯,就比如一天只读五十字的文章,你觉得有压力吗?可能这就是耽误你一分钟的时间。
孩子畏手畏脚,是没有尝试到成功的喜悦,这时候想让他去做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情,他可能只要一听到就退缩了。
那如果是培养孩子的一个微习惯呢?
可能孩子就没有借口了,比如孩子说自己跑步慢,父母说每天和你在家里围着客厅转两圈,孩子会觉得有压力吗?完全没有,他一开心可能就是十几圈。
微习惯的意义在于先培养起孩子的一个习惯,然后再给他增加难度。当孩子成功培养起了一个好的习惯,那么他就会想去培养更多的好习惯,这就是马太效应。
第二:懂得肯定孩子的方法
鼓励孩子是有方法的,不是和孩子说,你今天做得真棒,也不是和孩子说你真聪明,这样远远是不够的。父母需要具体的指出孩子哪里做得好,为什么做得好。
没有想清楚理由的情况下,那还不如不去夸赞孩子。就像孩子写作业这件事,父母看到他很认真的对待,那么就可以和孩子说你今天写作的时候很认真,必须要给你的认真点赞。孩子就能知道,原来父母夸我是因为我做作业认真。
崔妈的小总结
从一点点的肯定与鼓励中,重新去塑造孩子的信心,帮助他变得越来越好。
人都是有磁场的,磁场的强弱受到了马太效应的影响,如果孩子此时处于一个好的状态,就算父母不去帮他,他也能很好的靠着内驱力继续成长起来。
可如果孩子此时的状态比较糟糕的话,那么父母就要多上心了,帮助孩子回到一个正确的轨道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