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孝顺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02-10 16:18:03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说不完的:吮着母亲的乳汁离开襁褓;揪着父母的心迈开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歌声中入睡,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中成长;灾灾病病使父母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读书升学费花去父母多少心血;立业成家铺垫着父母多少艰辛。
可以说,父母为养育自己的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
孝敬父母,要做到由内而外的敬,才能算是孝。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的孝,只能算是装得一时,却装不了一世。
比如,仅仅替父母做事,将佳肴奉上,不一定就是做到了孝。态度谦恭决定了一切,可是有的儿女,做了,心却没到。怎么说呢?有的子女,下班回家,疲惫不堪,而父亲吩咐倒杯茶过来,做子女的茶是倒了,但态度不好,沉着脸,满脸不高兴,还将茶杯往桌上重重一搁,用生硬的语调说:“喝吧!老头!”这种态度,是不是寒了老人的心,伤害了老人的自尊心,让人将作何感想?
什么是孝子?有位教授说:“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讲得就是孝要发自内心。如果内心没有真实情感流露,那么装也装不像;如果是真实的孝,必定是内心的自然而发,明眼人一看必会感动!
在孝道文章中有一个孝子,叫孟宗,从小就丧了父亲,家里穷困潦倒,他与老母相依为命。有一天,母亲病重想吃竹笋煮羹,但这寒风刺骨的冬天哪来的竹笋呢?他冒雪寻山,也寻无踪影。他跑到竹林,抱着竹痛哭。哭了半天,忽然之间四周冰雪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萎转成青绿了,再仔细一看,周围都有了竹笋冒出,十分鲜嫩可人!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最后,母亲吃了竹笋,病好了。
这个故事说得好,虽然听起来神奇,但是孝道真的可以感动天地。
中国有句古话:“久病床前无孝子。”说得是一个人的父母,长久卧病在床,可以会使子女拖累,他们往往会有一种厌烦的态度。这就是一种外孝,虽然每天照样送饭喂药,但他们心里特不舒服,不知不觉反馈给父母的是冷淡和埋怨的表情,令父母不安和忧愁。
在《新三字经》里有一句: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意深长。故事里的九岁的小黄香,早年丧母,小小年纪就懂得孝敬父亲。夏天多么热,他都要把父亲睡得枕席扇凉。赶走蚊子,放好帐子,是他每天的必做的功课;冬天,床席冰冷如铁,他也要用自己的身体去捂热,并且毫无怨言。除了孝心外,还刻苦学习,多才多艺,有“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美誉。
然而,现在有些独生子女,仗着自己父母宠爱他们是“掌上明珠”、“小皇帝”、“小主公”和“小祖宗”,对父母更是无尽压榨。在家里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稍有不如意,乱发脾气,更谈不上体贴父母,帮父母做事了。当然,这个原因,是父母宠坏了他们,长大了才会对父母不孝。
可以说,父母为养育子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个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爱。所以才有了孝反哺行为。
孝要表现在态度上,心中有孝,态度谦恭,不要对父母感到厌烦,儿女欠父母的恩情一辈子还不完。
所以要:“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捶捶后背,揉揉肩,老人不求子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只求个平平安安,团团圆圆”。多好的歌,唱出了多少父母的心。
孟子说,“唯于父母,可以解忧。”父母就是最爱你的人,永远不会小看你,是那夏夜为你赶蚊子的人,是那黄昏路旁村口翘首以盼你归的人。
所以,孝敬,孝敬,儿女要做到由内而外的敬父母,才算真正的孝顺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