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说话?嗦的人,心里藏着3个性格弱点
发布时间:2023-02-03 16:02:50古语有言:“钝言而涩者,终寒苦。”指的就是与人交谈时说话啰嗦拖沓的人,在人品性格方面多有弱点,在交往的过程中需要多方考量。
作为晚清理学大师的曾国藩所推崇的一个重要的用人原则就是“听音识人”,他认为说话啰嗦的人,内心往往潜藏着性格弱点,不值得交往。
而这一原则在糅合了心理学、儒家教义和理学思想之后,经过实践的验证和岁月的打磨,对于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事实上,根据心理动力学的观点,我们的一切言语和行为都是受到内心动机的驱使,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重复率高的现象,可以直观地展现我们的性格特点。
因此当一个人在说话的时候反复再三纠结、支支吾吾难以清晰表达自己的时候,通常他/她有以下的三个性格弱点。
一、自我封闭,低自我价值感
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大多讲求的是一种你来我往的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尽力表达着自己,尝试去剖析自己的内心,可以说表达欲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本能当中。
就像是心情不好的时候很多人会选择去写日记或者找相熟的聊天一样,这个将自己经历和想法输出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释放挤压已久的负面情绪和过往创伤,提升我们内心的自我价值感,对自己有更加清晰的见地,也能更为坦然地自我接纳。
由此我们也不难想到,那些在生活中啰嗦的人往往都是倾向于自我隔绝,那些内心无处释放的心绪和想法也在一次次欲言又止当中被克制住了,所以轮到他们讲话的时候才会表现得唠叨、饶舌,令人一头雾水。
这都是由于心理防御机制让他们在低自我价值感和过于强烈的情绪之间来回拉扯,最终给他人留下了一个讲话啰嗦的印象。
二、以自我为中心,强烈的不信任感
喜欢在谈话时啰嗦的人大多数情况下都致力于将每一件事情、每一个细节都交代得过于细致,这就导致他们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当中都倾向于亲力亲为。
对别人抱有很强烈的不信任感,同时也不会去思付别人的内心想法,而是先让自己成为话题的中心,享受着被关注和被需要的感觉。
啰嗦的人在谈话过程中总是会采用一种争夺话语权的强势姿态,想要利用语言将别人压制住,当他们处在低信任的环境下这一点会表现得尤为明显。
在他们对待别人是不够信任的态度的时候,任何一句看似无害的话,在他们的眼里都会变成质疑,而为了回应这种质疑,他们会强迫自己解释,结果就变成了不断地解释原因和罗列细节,从而使谈话越拉越长,最终事情只会更加糟糕。
三、内心焦虑,需要索取情绪价值
对于一部分啰嗦的人来讲,他们会通过谈话暗示他人自己想要听到的情感上的认同和观念上的肯定,在他们听到自己想要听到的话之前,他们会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重复自己前一秒刚刚说过的话,要求他人源源不断地提供情绪资源,直到他们感受到内心平复为止。
此时他们也并不会在意倾听者的感受,与这样的人谈话会感觉很累、很沉重,同时也会受到对方状态的影响,也变得焦虑不安了起来,这种体验相信大多数人都不喜欢。
同时从心理学的视角来看,当一个人内心感受到恐惧、焦躁的时候,就会通过滔滔不绝地唠叨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来掩饰自己的不安,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说话的逻辑也是东拉西扯、十分混乱的。
奥地利作家彼得·费迪南·德鲁克曾经说过:“一个人必须知道该说什么,一个人必须知道什么时候说,一个人必须知道对谁说,一个人必须知道怎么说。”
啰嗦的人无论是对于自己还是他人来说都会产生困扰,进行一场絮絮叨叨、拖泥带水的谈话对于很多人来说无异于言语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