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育>孩子学习拖拉3招简单办法

孩子学习拖拉3招简单办法

发布时间:2022-11-11 16:50:23

为什么我们经常强调,孩子写作业的时候,要给Ta一个安静的环境?

为什么孩子写作业前,有经验的老师常常会要求孩子:书桌要收拾整齐,作业要按照计划,一样样地写,没写完的作业别拿出来,写完的作业就要立马收好放一边?

为什么一些心理学上的书籍,常常告诉我们教育孩子在面对困难时,首先不要怕,要勇敢先开始,哪怕只是完成一小部分?或者,我们常常要学会把最难的问题,留到最后来做?

这或许需要用心理学上的一个,被称作“蔡加尼克效应”的理论来解释。

蔡加尼克效应:孩子学习拖拉?不打不骂,3招简单办法就能解决

01 介绍一下,什么是蔡加尼克效应

蔡加尼克效应,起先是基于德国心理学家勒温和蔡加尼克,提出的一个假设:没有完成的任务或目标,会比已经完成的那些,在我们大脑中驻留的时间更长。

当时,她是这样通过实验证明她的假设的:

她让接受实验的“被试者们”,去尝试完成22项简单的工作,比如:把一串颜色形状不同珠子按照一定的规律穿起来、写下一首自己曾经喜欢的诗、从数字55数到数字17等等。

每个这样的“小工作”花费的时间,大体上是相等的,大概都只有几分钟----不过这22个任务出现的顺序,对不同的“被试者们”不同,这些任务只有一半会被允许做完,而另一半将会在没有被做完的时候,就遭到阻止。

在这些工作中,被允许做完和被阻止,也是随机的。

实验后,在被试者最开始“不知情的状况下”,结束立刻让他回忆做了22件什么工作。结果是未完成的工作平均可回忆68%,而已完成的工作只能回忆43%。

勒温和蔡加尼克将此归类为一种“记忆效应”,是指人们对于尚未处理完的事情,会比已处理完成的事情,记忆和印象更加深刻。

蔡加尼克效应:孩子学习拖拉?不打不骂,3招简单办法就能解决

蔡加尼克效应,可以用于“拖延现象”的解决

事实上,蔡加尼克效应还告诉了人们:当人一旦被某件事吸引,便自然会生出一种动力来想要一口气做完那件事,而这种动力会随着事情接近尾声而变得越发强烈;因此,人们对那些将要而又并未完成的事情,常常会印象深刻。

举个例子来说:当你在纸上画一个圆,但是画到最后快“收口”的时候,你却发现自己的笔没墨了;这是如果你再看一眼自己未完成的圆,你会感到自己非常想马上“补上”这个缺口,而迫不及待地行动起来,去找到一根新笔,将这个圆画完。

所以,如果能合理的利用好这一效应,我们就能有效的帮孩子解决写作业拖拉的问题。不过在这之前,我们还要分析一波,孩子写作业拖拉磨蹭的原因。

蔡加尼克效应:孩子学习拖拉?不打不骂,3招简单办法就能解决

02 为什么孩子写作业,常常心不在焉

许多家长在辅导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大部分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写起作业来,孩子一会说口渴了,一会又是要上厕所了,然后一会又是背后痒痒了……还有的时候,你一没盯住,在一旁开始看电视打算放松一下,孩子就开始玩橡皮,眼睛一直往你的屏幕上瞄……

相信有大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写作业的拖拉、磨蹭,很关键的一条原因,是孩子经常有小动作造成的。

但为什么孩子容易有小动作呢?

1、从大脑发育上来看,这是孩子的大脑中的“前额叶皮层”还未发育成熟造成。包括青春期的孩子,容易产生冲动、叛逆和情绪化行为,都与这一大脑结构的发育未成熟,息息相关。

前额叶皮层对一个人来说非常重要,它影响着人行动的时候,大量的高级认知功能;在大脑中,前额叶皮层担任着“解决问题、做出决策与判断”的重任----比如:让你在晚上睡觉前,做出要关灯的决策;以及阻止你自己当着公共场合,说出一些粗鄙的话语、或做出一些傻事……

我们的孩子,则由于“前额叶皮层发育的不成熟”,所以常常才“童言无忌”;而在更多时候的表现,就是学习的时候,常常抑制不住自己不应该有的小动作。

2、由于生存的天性本能,“专心做一件事”其实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要经过后天的培养。过去在大自然中,其实如果你常常在一件事上太过于“专心”,两耳不闻窗外事,这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至今,非洲大草原上的羚羊,一生下来为了躲避狮子的追捕----除了会奔跑外,它们还要从小就有对“风吹草动”特别敏感的反应。

而我们人类走出非洲大草原,也不过几万年的时间。我们的孩子,其实也依然保留着,那份对周围一动一静的“警惕”;如果让孩子暴露在一个嘈杂的环境下,却让他“安心”学习,其实我们在要求孩子,和自己的生存天性作斗争。

所以,孩子写作业时的小动作,首先是一件需要被理解的事情。

但是理解不等于放纵。我们现在的孩子不需要考虑像以前那样的“生存危机”。正是如此,我们在孩子小的时候,一定要给孩子一个安静、没有什么干扰的学习环境。

这样的干扰包括了声音、周边物体的移动----甚至如果孩子写作业周围的环境、桌面太过杂乱,孩子也会受到影响。

比如:孩子找一块橡皮,没找到,那么接下来的写作业的过程中,他可能一直会惦记着那块橡皮。

不断的干扰,带来的不仅会是因孩子的小动作造成时间的浪费,它还会增加孩子学习时的记忆、认知负荷。这导致孩子写作业老粗心等一系列毛病,就一起出来了。

如果你真的理解了本文第一部分所介绍的“蔡加尼克效应”,你会明白,当孩子的小动作越多,孩子这一段时间内,未完成的事情也就越多:一方面是被小动作打断的学习,一方面是被学习打断的小动作。

两者之间相互影响,让孩子比如在继续写作业的时候,还在回想:刚才瞥见的电视机里的猴子,掉到河里怎么样了呢……刚才在橡皮上戳的圆圈,还有一个没戳完……这样就陷入了“蔡加尼克效应”的恶性循环之中。

这才是最终导致,孩子没有多少作业,却常常写到深夜12点的真正原因。

不过,还有另外一种很常见的情况

比如:典型的情景,就是孩子晚上到家,写作业迟迟不愿开始;以及有的时候,孩子也并没有什么小动作,也给了孩子一个比较良好的学习环境,但是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却老是在停那里发呆……这里的原因,是孩子写作业出现了“畏难心理”:往往在当我们要做一件“比较重要”的事情的时候,那件事太难或者太大,都会让我们因为害怕“失败”,而产生畏惧----从而产生心理上的抗拒。

当这种抗拒心理,一直得不到合理的应对时,就会逐渐演变为拖延行为。而要解决它----我建议的最适合的方式,也是利用好上文描述的“蔡加尼克效应”。

03 巧利用心理暗示,帮助孩子杜绝“拖延”

我真心的建议各位家长,在孩子坐在课桌开始写作业之前,就要帮助孩子,开始进行写作业前的一些准备。

良好的准备工作,是帮助孩子高效完成作业的基础。比如:孩子放学回家前,踢球玩耍出了一身的臭汗,这时候就不要立马开始写作业,而是赶紧先去上个厕所、洗个澡,补充一点能量和水份之后,再开始写作业……

不然,等开始写作业了,东一会儿西一会儿的“洗手、喝水、吃东东”的小动作干扰,就是不可避免的。

1、在写作业之前,养成这样的习惯

首先,让孩子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就把回家要完成的作业,梳理一遍----让孩子惦记着作业这件事,开启“蔡加尼克效应”。

这样一方面能够节省部分时间,省的孩子到家后----因为要回忆“老师布置了什么作业”,而坐在桌前思考,而养成发呆的习惯。另一方面,还能让孩子提前就把回家后学习的计划想好,避免掉不知道从哪门任务开始的尴尬。

其次,孩子到家之后,一些“吃喝拉撒”之类的生理需求,该提前解决的要提前解决。家长可以规定孩子,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除了每隔30-45分钟会有5-10分钟的休息时间外,不能做其他和学习无关的事情。

最后,在正式写作业之前,要把桌面整理好,除了需要用到的书本和文具之外,其他的“杂物”不要放置在桌面上,造成不必要的“干扰”!从而避免负面的“蔡加尼克效应”!

2、孩子写作业有畏难情绪,这样克服

开始写作业后,我建议每个家长都应该让孩子学会,写作业前,必须先复习白天的功课。

因为,像小学到初中,孩子每日的家庭作业,基本上都是离不开老师白天课堂所讲的内容。孩子把白天的课堂笔记和课本的相关的知识要点,先进行一遍复习,就能有效避免孩子“发呆思考”造成的时间上的空耗。

孩子写作业常常“发呆思考”,一方面会容易因为“手上无所事事”,而开始搞小动作;而另外一方面,会容易因为“一道题半天想不出来”,最后学习到比较晚,产生对学习、做题的抵触。这都是我们不希望见到的----这里,学习上及时的复习,是很有效的解决方式。

还有一个解决办法

真的遇到难题的时候,可以让孩子这样暗示自己:“我先把这道题目放在一边,等我做完了简单的作业,再来赶紧把这道题解决。”不管是上课学习,还是写作业,我们都宜让孩子学习的过程,是从易到难。

这样由于“蔡加尼克效应”,到最后学习快完成的时候,即便是面对困难,我们也非常渴望,能将困难克服,将最后将任务完成。

03 孩子写作业时一个小细节,要多注意

最后,还有一个能有效避免孩子做题过程中的“磨蹭”的细节方法,就是凡事都要打草稿。打草稿的意义,在于蔡加尼克效应的另外一层原理:我们的大脑总是偏向于记住一些,需要加工的内容,然后会将之放在工作记忆中----这就像是电脑的内存一样----而对于已经完成或将要完成的内容,大脑就会有意地去遗忘。

当我们计算一个复杂的公式计算的时候,我们常常是靠光想,而想不明白的。因为,这其中必须分成很多步骤,当你既要记住“已完成的步骤结果”和“未完成的步骤结果”时,其很有可能不小心就超过了你的“大脑短期内存”的上限。

因此,你需要不断地克服“遗忘”,这就使得你的“运算”效率变得低下。

但是如果我们拿出一张草稿纸,我们就可以先把“已完成的步骤结果”记录到纸上,让大脑内存中把它删除,用于“未完成的运算结果”的处理,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学习、工作效率。

这样另外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有效避免因为“内存紊乱”而造成的粗心。

最后总结一下

“蔡格尼克效应”----其实还是可以说是,我们很多人都具有与生俱来的,对一件事情狂热的完成欲

它同时容易使人走入两个极端:一个是过分强迫,面对任务非得一气呵成,不完成便死抓着不放手,比如有的孩子写作业时,老是就是抓着一道难题,一直不肯跳过在那苦苦发呆。

另一个,则是驱动力过弱,做任何事都拖沓?嗦,时常半途而废,不愿开始。比如:孩子常常因为某门功课太难,而迟迟不愿开始写作业。

这两种情况,其实都需要孩子通过学习方式、方法习惯的调整,利用好这一心理学效应,来克服挑战自己的内心!

最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