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言行不一的人,不要抱任何期待
发布时间:2023-02-03 15:49:26东西方的文明起源是不同的,西方文明诞生于地中海沿岸,属于海洋文明。东方文明诞生于两河流域,属于大河文明。
文明发祥地的气候、地理因素,也导致了不同文明国家生产方式的不同。地中海地处欧亚大陆狭长的地带上,缺少广袤的土地,土壤贫瘠不太适合农作物的耕作生长。
随着人口越来越多,仅靠陆地上的耕作收获是远远不够的,为了生存下去,西方人必须向一望无际的海洋开拓,面对狂风怒啸变幻莫测的大海,需要足够的勇气,在常年与大海的对抗中,也造就了西方人勇敢和开拓进取的精神品质。
随着海上交通线的打通,也加快了西方不同部落民族之间的商贸往来,而频繁的商业活动,直接促进了“契约精神”的产生。西方的商业文明,是建立在契约基础之上的,这也是法治精神的萌芽。
中国是一个农耕历史悠久的农业文明大国,早在万年前就掌握了“刀耕火种”的原始耕种方法,随着远古人们在劳作中逐渐积累出更为先进的耕种技术,农业耕作技术得以继承和发展。
大河文明的诞生地一眼望去都是广袤的土地,加上土地肥沃,四季分明,这也卫农业生产活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农业的生产对时令的要求很严格,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原始部落,更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协作来完成,远古的耕作方式都是以部落氏族成员共同协作来完成的。
部落成员间,多数属于亲族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是以血缘关系为根基的,中国文化强调“孝悌为本”,这是小农经济下的文化必然选择。
由于生存环境和劳作方式的不同,西方海洋文明国家的人民,更注重个体的独立,与自由,崇尚创新精神。东方农业文明国家的人民,由于聚族而居的小农经济形态,必然注重孝悌仁爱的价值形态,趋向于保守内敛。
既然部落成员之间是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就必须有一套温情的规则来保证基本的社会秩序,这就产生了“礼”。
礼的本质是以伦理学为核心的,经过夏商二代的发展,到了周朝建立,周礼进一步走向了完善,形成了一整套的包含方方面面的制度规则,这就是西周的“礼乐制度”。
礼的价值在于“和谐”,也就是为人与人间更好的相处而产生,周朝的礼乐制度维护社会正常运转了几百年,到了春秋中后期,开始显得力不从心,用孔子的话说就是“礼崩乐坏”,礼制的约束力渐渐失效了,社会有了失序的危机。
孔子曾忧心忡忡地说:“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就是说,以礼的精神治理国家有什么难的呢,如果不能以礼治理国家,要礼有什么用呢?
孔子生活的时代,虽然周礼的形式还在,但是根基已经动摇了,礼乐制度名存实亡。在贵族阶层常有违背礼制的行为发生,孔子认为虽然表面上有礼的形式,但内心早就不把礼的精神当回事了,礼难道是装样子的吗?他提出了不满。
就像是当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的人嘴上讲得很好,显得有礼有节,颇有学问素养,但是做起事来却又蛮不讲理,经常践踏制度规定,视规则为虚设,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嘴上一套背后一套,空有其表、没有其里的一类人。
一个言行不一的人,缺少基本的对自己的诚实,连自己都不尊重的人,更不会尊重他人,这类人不但不适合在一起做事,连交往也是无益的。
在现实中,对那些言而无信、表里不一的人,不要抱有任何期待,小编认为远离他们,就是最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