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育>学龄前儿童教育 父母更要重视这10大教育培养

学龄前儿童教育 父母更要重视这10大教育培养

发布时间:2023-01-31 17:10:10

这个世界上,除了极个别生理上有缺陷的孩子之外,对大多数正常孩子来说,其实在智力发展上并没有什么大的区别。

但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孩子之间却逐渐拉开了差距,这里面固然有教育资源占有的差距,但家庭教育环境的不同才是决定性的因素,尤其是在学龄期之前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孩子的未来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非常忌讳家长过度焦虑,家长如果带着这种过度焦虑的心理,一是会把负面情绪折射到孩子身上,孩子也变得过度焦虑;二是会使教育行为产生“变形走样”的后果。

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两种极端教育行为,一种是家长拼命“鸡娃”,从幼儿园开始就让孩子提前接触拼音、识字、算术等等,这明显违背了孩子的发展特点,只顾眼前,却挫伤了孩子未来长远的学习兴趣,变得适得其反,这样的教训在我们身边并不少见。很多厌学的孩子就和小时候家长采取超前超纲的错误教育方式有关。

还有一种家长受到所谓快乐教育理念的影响,在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上直接“躺平”,美其名曰“顺其自然发展”,却忽视了学龄前孩子的敏感期,错过了孩子的最佳发展期,而且这种错过是终身的,后期难以挽回。比如,在孩子的阅读敏感期,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对孩子加以阅读兴趣方面的引导,就能培养孩子浓厚的阅读兴趣,孩子在将来会真正爱上阅读。否则,等到孩子大了,无论家长怎么使出浑身解数,孩子都不会真正爱上阅读。

有的家长抱着快乐教育的理念佛系躺平,没有注意到孩子的敏感期,错过了加以刺激的好时机,这都是因为不了解孩子的发展特点导致的。加以合适的刺激,是完全可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甚至学习第二门语言的机会。

以上这些都是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需要加以注意的事项。

我们接下来就是要好好捋一捋:要如何帮助学龄前的孩子做好准备,以适应未来漫长的中小学学习生活和各种人生中的挑战?

对家长而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消除过度焦虑或者是放任不管的态度,对教育孩子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足够的耐心。

对学龄前孩子而言,是否可以获得足够的安全感、自主感、效能感,具备这个阶段的核心素养,才是学龄前孩子教育的重点。

至于说到学龄前孩子的核心素养,恰恰不是很多人以为的学科教育,而是孩子的敏感关键期教育、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四格(品格、性格、人格、体格)的构建等等。

毫无疑问,一个具备清晰的逻辑思维,会思考,懂解决问题,学习力强的孩子,无论在哪里,都有保持优秀的能力,而这才是影响孩子一生的因素。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对学龄前孩子来说,如何去发展他们的能力,提升他们的学习力,并不是靠孩子自己就能做到的,这需要家长的指引和培养。

所以作为家长的我们,并不只是坐等孩子自我成长,更不是去阻碍孩子的成长,而是要尽自己所能,给孩子创造发展能力的机会,然后再静待花开。

建议我们家长从以下十个方面入手,对学龄前的孩子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培养。

  • 一是对孩子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方面进行训练。这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
  • 二是抓住孩子的敏感期教育。比如语言敏感关键期、动作敏感关键期等等。
  • 三是培养孩子的各种良好习惯。比如良好生活习惯、良好行为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等等。
  • 四是帮助孩子构建“四格”(品格、性格、人格、体格)。
  • 五是培养孩子的各种兴趣爱好,尤其是阅读兴趣爱好。一个真正热爱阅读的孩子,他在学习上将占据大多数同龄人所不能及的优势。
  • 六是为孩子创造各种表现自己的机会,打造强大的自信心。
  • 七是培养孩子的边界感和规则意识,避免滑入人人讨厌的“熊孩子”行列中。
  • 八是培养孩子自我保护的意识。对生命的敬畏要从小培养,才能护孩子一世周全。
  • 九是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动手能力强的孩子更容易对新事物产生探索欲。
  • 十是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意识。

要想让学龄前的孩子在未来学习生涯中能走得行稳致远,以上这十个方面的教育培养不能少。

对我们家长来说,需要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去加以观察和发现他们的发展变化,采取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教育方式,这样才能促进孩子更好地成长。

最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