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原因及应对措施
发布时间:2023-01-17 19:34:12中学生是不成熟却趋于成熟的青少年,在这竞争激励的年代里,不仅要求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底蕴,还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适应当下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
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这个阶段是他们第二次成长高峰期。这个阶段无论生理、心理、情感、自我意识等都在迅速发展,人生中发展最迅速、最旺盛、最重要的关键时期。这阶段的学生最容易出各种问题。
作为他们的老师应该充当好管理者的角色,还必须知道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的需求,帮助他们形成良好品质及健全的人格。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的学生由于自身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以及来自社会和家庭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心理上形成了很多不健康的因素。这些不健康的因素,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如果家庭、学校、社会不加以正确地引领,很容易使他们心理不平衡、性格偏异,产生不良的结果。
一、中学生产生不健康心理的原因
(一)青少年在成长中都会产生逆反心理
在他们成长过程中,自尊心、自认为是大人了,有极强的自我意识,不愿意服从长辈,喜欢自己的独到见解,不愿受别人引领和指导,有些青少年过分自我意识很强,惟我独尊,对于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帮助接受不打。有意背道而驰,他们能力和价值主要体现在反抗和不尊重。这种心理如果不正确的引导,他们求异的思维和创新意识就会成为-种积极的因素。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很难正确把握,就会养成偏激的不良心态。
(二)青少年就会产生脆弱、孤独的不愿意让人接近的心理
现在独生子女居多,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父母因忙于工作和事业,很多父母顾不上他们,与父母交流和在-起的时间少,就会产生孤僻的性格,不愿与老师同学交流,把自己封闭起来。大多数孩子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长大,没有吃过苦、受过罪,经不起挫折,在学习或生活中如果碰到不如意的事,内心的苦闷没办法得到排解,就会产生焦虑抑郁心理。这种心理承受不了挫折,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不知所措,精神状态低入谷底。
(三)应试教育更多的注重书本知识,而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现在竞争有很激烈,更是学生不健康心理形成的很重要因素之一。升学竞争压力大, 家
长们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种迫切的愿望加重学生心理负担。频繁的测试、考试使学生
经常处于一种高压状态,超负荷的学习让学生精神紧张,心情抑郁。面对自己不满意的答卷
时,总是痛恨自己能力,失去了对学习的渴望和信心。
此外,大多学生都是单亲家庭,或亲人不在身边等都可能造成学生的不健康的心理。现
在这些不健康的心理,与当代教育下的育人要求是不相吻合的。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现在老师应该担当的任务。
二、做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
在学生没有察觉的情况下,自己的敏锐眼睛、朵等感觉器官去察觉学生行为。在平常的教学中、课外活动、学生的交流和交往的过程等所有方面,都认真观察学生的言谈举止、精神面貌、兴趣爱好、待人接物的表现。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还应该让学生建立心灵信箱,让学生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写到心灵信箱里,老师定期查看,好的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然后采取一定的措施帮助学生调整好心理。
(二)要和学生交朋友,进行倾听学生心声
老师经常通过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倾听他们的内心想法,了解学生的心理的思想问题。谈话是最亲切和最直接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还可以察言悦色、你要舍得放下教师的架子和学生平等地交流,努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获得或发现学生心理的重要信息。心理学研究表明,谈话过程实际上是交谈双方之间的一种交往与认识过程。谈话双方的心理特征、
态度、期望、动机、知觉、情绪和行为等对谈话的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三)要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让学生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中学生的心理挫折主要源于成绩的不佳和同学关系不好。老师要对学生的不良心理给以指导和帮助,这样就可以形成良好的班级作风。刚上初中时,很多学生不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有很多同学产生了厌学情绪,内心严重受挫。对于这类情况,就要让他们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远大的理想来激励学生。
要及时有效地告诫他们,有远大的理想是件好事,但理想和现实是有差距的,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和汗水。通过名人成功的案例教育和激励他们,抗挫折能力增强了,克服了学习中的一些困难,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习成绩也提高很多。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四)要滋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对待每个学生付以真诚的情感,尊重他们感化他们,让学生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热爱学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做到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教育工作者只有把爱的情感播种到学生的心田,让每一个学生在新教育形势 下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师生间才能做到心心相印,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教育艺术之树只有植根在爱的土壤里,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
(五)要指导家长”赏识教育”
学校重在”如何做”,家庭重在“怎么做”。学校要和家庭紧密配合,以教育开展的效果为重点及时反馈,树立榜样,找出差距,再教育,再实践,为了我们共同的目标,我们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的教育才有效益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