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育>棉花糖延迟满足实验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棉花糖延迟满足实验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发布时间:2023-01-12 11:47:34

如何给孩子做延迟满足训练?棉花糖实验背后的真相

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教授Walter Mischel博士被称为“棉花糖实验之父。”

他在在20世纪60年代进行过一项行为研究,即“棉花糖实验”。

共有600名4到6岁的儿童参与,Mischel给孩子们每人一块棉花糖,要是能坚持15分钟不吃,之后会被再奖励一块棉花糖,吃了就没了。

在这个实验中,只有1/3的孩子抵制住了眼前的诱惑,得到了两块棉花糖。

“棉花糖实验”被推崇为延迟满足的科学依据。理由是Mischel发现,几年过去了,当初能够为了奖励而坚持忍耐更长时间的小孩普遍具有更好的人生表现,这个更好的人生表现更多地体现在了更好的成绩单。

很多父母由此对自己孩子进行大量的“延迟满足”训练。孩子今天想要一块巧克力,OK,明天你才能得到。孩子在商场看到一条花裙子,我们网购,既省钱又锻炼,两全其美。

父母希冀“延迟满足”训练让孩子学会等待,并在等待的过程中历练出自制力和自律。

像我们所做的其他努力一样,有人成功了,有人失败了。

为什么呢?为什么那200名孩子能得到另外一块棉花糖,另外400名孩子得不到呢?

Mischel 说:“在诱惑(棉花糖)前坚持自律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儿童的社会和经济背景。”

也就是说经济条件好的家庭出来的孩子相对更自律,那么,为什么他们更自律呢?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他们之前早得到过了,被满足过了。一个天天能吃到棉花糖孩子在面对棉花糖时当然就不会表现得猴急猴急的。

首先,“延迟满足”的最大前提是“即时满足”。

在孩子三岁前是进行“即时满足”的黄金时间,因为孩子的安全感来自于这时期的八字方针:有求必应、即时满足。孩子安全感强了,不怀疑父母的爱,笃定父母是爱他的,他才有心理能量走向外面的世界,并适度接受外面世界的风雨。

其次,孩子要的时候,马上答应。

父母要表现出自己无条件地愿意满足孩子的要求,让孩子GET到你愿意“即时满足”他。只是“愿意”和“做到”之间有一个距离。

最好能让孩子自己权衡、选择,尊重孩子自己的想法。这条花裙子,是现在从商场买,还是等两天网购?

再次,不牺牲孩子的利益。

如果父母延迟满足的后果牺牲了孩子的利益,比如孩子后来拿到的物品是打折的,不仅是价格打折了,质量也打折了,甚至档次都打折了。本来承诺的是只大恐龙,拿到却只小恐龙。孩子就会感觉被欺骗。那孩子不但再不肯“延迟满足”,会时时要求“即时满足”。因为他会很怕,怕一旦你现在做不到,过会儿,你变卦了。

Mischel本人曾在2015年接受采访时说过:“若是因为没有等待那15分钟,便认为自己的孩子注定会失败,是一个非常严重的误解。”换言之,孩子能不能做到延时满足,与人生是否成功并不完全正相关。很多时候,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等待,像一个花农浇水培土后,等待时令,时令到了,花就开了。

最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