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有个概念叫曝光效应
发布时间:2023-01-11 16:30:12今天我们来聊一个经久不衰的论题——日久生情,一般认为,日久生情具有一定的铺垫和基础,如何从心理学角度进行解读呢?
曝光效应
多次曝光效应的基础即为曝光效应,通俗的解释就是,将一个事物多次暴露在人们面前的时候,人们就会对其产生一种熟悉感和好感。而多次曝光则是在有好感的基础上,重复多次,不断的强化。
这个从熟悉,到好感,最后到喜欢的过程也被社会心理学家定义为:熟悉规则或者称为熟悉定律。它的对象不仅仅是人,也包括很多动态和静态的事物。如果只是放在社交关系中的话,那就是单纯对人的研究了,也就是说一个人,如果在我们面前反复出现的话,我们就比较容易对他产生熟悉感,继而产生好感。
心理学实验
这个效应源于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Robert Zajonc教授随机选取了一些人,让他们看一本相册。前提是这些人并不认识相册中出现的人物。在看过一遍以后,他又让这些人反复看了相册中的特定的几个人,在这个过程中,他设计让某一个人出现频率达到了几十次,有的则出现不超过十次,有的仅仅一带而过。
之后他请实验者找出这些照片中自己喜欢的那个人,有趣的是,出现了一个不约而同的结果,那些出现频率较高的照片中的人物被喜爱的次数高,被选择次数多。
而出现频率相对较低的则被喜爱的程度相对低了很多,而那些只看过一次的,几乎就没有人选择。这个实验的结果得出一个结论:人们在别人面前出现的频率高的话,被别人喜欢的机会会越大。
还有一个类似的实验,实验对象变成了大学女生,地点是女孩们的寝室。实验员随机抽取了几个宿舍,然后把不同口味的饮料给她们。之后让这几个不同宿舍的女孩,可以随意串门,相互品尝自己饮料。
在规定的时间里面,专家做出了关系评估,关于她们彼此之间的熟悉程度和喜爱程度。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那些见面交流次数多的,都比较喜欢彼此的饮料,而那些见面较少,或者没有见面的女孩,则对彼此饮料的评价不高,这并不是源于饮料本身口味的不好。也充分说明了越是次数多,越是熟悉,越是喜欢的程度高。
但是凡事不能一概而论,曝光效应也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就对象而言,并不适用于负面而消极的情况,而只能应用在正面和中间事物和印象,否则就不是日久生情,而是日久生厌了。
而如果暴露的次数过度的话,会让人产生心理疲劳,所以有心理学家提出次数要控制在15次上下,这是最受用的次数。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日久生情的基础是对方对你存客观和积极的态度,然后你们的距离感和相处次数也是恰当的,不要过少也不要过多,日久生情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