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成年人的崩溃
发布时间:2023-01-11 15:59:13米歇尔斯(《自愈:成年人崩溃自救指南》的作者)曾经遇到一个咨询者,他叫文尼,是一个脱口秀演员。文尼有一项奇葩的天赋,他能在和任何人见面的几分钟之内,就把对方惹恼。
他的经纪人想方设法帮他得到一个机会,让他和一家大型脱口秀俱乐部的老板见面,可他既没有露面,又不打电话解释原因。
另一次,经纪人安排他参加一场慈善募捐活动,一开始他表现还不错,很快就忍不住故态复萌,讲了一串冒犯别人的笑话,被观众轰下了台。
还有一次,经纪人费尽心机把他塞进了一个好莱坞的宴会,他本可以去结识一些知名导演,但他却喝得烂醉如泥,白白浪费了这次好机会。
刚开始心理咨询的时候,文尼还找了一大堆借口解释自己的无礼行为,不愿意讨好别人啦,不想对资本低头啦,等等,但在米歇尔斯的循循善诱下,文尼终于袒露了心声:他讨厌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别人身上。
他害怕如果走出第一步,之后就超出了自己的掌控,任由别人决定自己能不能参加演出,能不能大红大紫。于是文尼选择待在舒适圈中,总在自己熟悉的小俱乐部演出,甚至连观众都只是老熟人。他的环境确实足够安全,可是也付出了牺牲事业发展的代价。
文尼的困境在我们很多人身上都有体现,比如明明知道那是一个重要的资格证书,考过了对自己事业帮助很大,却一直没有决心去备考。
明明有机会向管理层进言,帮助解决公司存在的某个漏洞,却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继续当个平庸却安全的员工;明明知道应该努力争取某个大客户,却担心遭到拒绝,迟迟不敢拨通电话。
这种逃避,让我们在眼下得到了某种安全,却失去了未来。可是呢,其实我们都清楚,一个人要有真正的长进,就需要目标感,需要一种突破舒适圈的动力。要激活这种前进的动力,就要“逆转渴望”。
什么叫“逆转渴望”呢?避免痛苦是人类根深蒂固的习惯,但你可以把“逃避痛苦”的渴望,转化成“直面痛苦”的渴望,这就是“逆转渴望”。
你可能会说:谁会需要直面痛苦的渴望呢?又不是受虐狂。
其实这个工具要揭示的是一个关于痛苦的秘密,那就是痛苦不是绝对的。你对痛苦的感受,会根据你做出的反应而改变。
痛苦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如果你想要退缩,痛苦就是对你穷追不舍的怪兽;如果你直面这只怪兽,它就会灰溜溜地走开。
所以,当你开始不再逃避,大声喊出“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一些吧!”在某种程度上,你就掌控了自己对痛苦的恐惧,因为你知道它可以被战胜。
这个工具要怎么使用呢?
把你面前出现的痛苦,或者一直逃避的事情,想象成一团云,在内心默默地朝它呐喊:“来吧!”感受那种对痛苦的强烈渴望,让它把你带入这团云里。
然后,你在这团云里一边前进,一边继续无声地呐喊:“我爱痛苦!”不断深入到那片笼罩着你的痛苦中去。最后,你会感到那团云把你推了出来,还在你身后合上了。
这时,你要在内心坚定地告诉自己:“痛苦让我自由!”当你离开那团云的时候,想象自己被向前推进了一个闪耀着纯净光芒的新世界。
不断重复地想象,直到你感觉痛苦被转化成了推动你行动的能量。为了方便操作,这个过程可以简化成三句话。第一句:来吧!第二句:我爱痛苦!第三句:痛苦让我自由!
就像很多人学英语,最害怕当众表达,越害怕,越不会说,越不说,说得越差,就越害怕,形成了恶性循环。那种看似疯狂的学英语方式,就是直面痛苦,怕什么就偏要疯狂做什么,最终战胜恐惧。
回过头来看这个工具,它的本质是让你产生勇气,在面对恐惧时仍然可以采取行动。恐惧往往是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可怕事件的担忧,“逆转渴望”的训练,就是让你不要去想那些还没发生的事情,只是跟此时此刻的恐惧情绪死磕,当你冲破当下的恐惧迷雾,你就获得了行动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