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首先要做到哪三点
发布时间:2023-01-04 15:23:43分清他律和自律
他律是指非自愿地受他人约束、检查和监督。
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一书中曾指出:被严厉管教或者惩罚的孩子,会有4R反应,分别是:愤恨(Resentment)、报复(Revenge)、反叛(Rebellion)和退缩(Retreat)
很多时候,家长会帮孩子制定好假期计划:
但让孩子跟着自己的计划一步一步走下去就是自律吗?
这不过是家长的自我感动,在你看不到的背后,孩子可能根本不喜欢、不认可这些计划,甚至可能会厌恶学习、反抗家长的监督,被逼出来的“自律”是他律。
那什么是自律呢?
自律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人格力量,没有它,一切纪律都会变得形同虚设。真正的自律是一种信仰、一种自省、一种自警、一种素质、一种自爱、一种觉悟,它会让你发觉健康之美,感到幸福快乐、淡定从容、内心强大,永远充满积极向上的力量。
01
自律的基础是对自我价值的认可
首先要建立对自身、对现实的清醒的认知
孩子虽然年龄小,但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需要尊重孩子,常常打击、批评、否定命令、威胁、贬低、斥责孩子,只会让孩子越来越没有自信心,觉得自己是个没用的人,对自我价值产生怀疑。
在这种消极状态下的孩子,更容易自暴自弃,失去积极向上的动力。
自律的基础是对自我价值的认可。一个被尊重、被信任的孩子,会有更好的自我管理能力。
正如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博士在《P.E.T.父母效能训练:唤醒孩子的自律》一书中所说:“那些懂得自控的年轻人往往有着一定的自由,因为他们有机会为自己去决定和选择。”
没有自由,就不会有自律。家长需要多给孩子自己做选择和决定的权利,孩子才会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自己决定的事情,孩子更有动力和积极性,也会对自己有所要求。
02
制定目标
“当学生为学习设定目标时,任务的感知价值就会调动内在动机。”
——美国教育专家罗伯特·马扎诺博士
在确定好目标后,就会有动力去提升、去改变自己。家长需要做的是先明确自己的目标,比如,你希望孩子能好好学习,那你就得清楚明白,学习是孩子的事情,我们家长需要做的是让孩子愿意去学习。
在孩子面前,我们可以先做好自己,比如在工作的时候不三心二意,在吃饭的时候不玩手机,在公共场合不大声喧哗......
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家长首先要做好自己,以身作则,对于孩子来说,再生动的“言传”都显得抽象空洞,唯有父母的“身教”,才是最好的示范。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
就像一位懒惰的父亲教不出勤奋的孩子,一个爱撒谎的母亲培养不出诚实的子女。
家长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行为,引导着孩子的价值观念、思维习惯、道德品质及健全人格的形成。孩子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父母的人品学识。所以当你想责怪孩子不听话时,首先要反思自己,有没有给他当好榜样。
03
走出心理舒适区,接触更多新鲜事物
目标制定后,一定要坚持执行下去,想尽设法去实现自己的目标,遇到困难也不能退缩,不能自我否定,自我放弃,走出心理舒适区,去尝试接触更多新鲜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