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活在当下回归自我,才能疗愈自我
发布时间:2023-01-04 12:10:42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必须要时刻提醒自己,要回到自己的身体里,并且要用意识照顾我们的身体,当我们对自己的身体不够友好的时候。身体就不能够达成头脑中的愿望。这会体现在我们的行为方式上。所以我们就会显得匆匆忙忙,心不在焉,心神不宁,我们的身体在这里,但我们的心又在那里。我们并不是真正地活着,而是像幽灵一样没完没了的存在,错失了生命最珍贵的礼物。
个人意识可以反映在集体意识之中,如同从一滴水里面可以看到整个大海,从一粒沙里面看到整个宇宙。我们可以从自己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里发现父亲母亲的存在,我们也可以从自己当下的困境当中,看到原生家庭未曾解决问题的持续,所以我们的身上蕴含了解决问题的钥匙,当下时刻也隐含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疗愈不仅是为了我们自己,更是为了我们的下一代。
当我们开始自我疗愈,深深地进入内在的自我,他意识回归到当下的时刻,观察那些我们未曾解决的事物,聆听那些我们内在的声音,潜意识层面痛苦的自我就会被释放,我就没有什么地方可以要去的,我也没有什么人想要成为的,那么我就会抵达深层次的宁静与快乐,那颗浮躁的心就会立马安住,当你越深入自我,当你越活在当下,所能获得的疗愈就会变得更加的持久。
所以我们最大的距离就是与内在潜意识层面自我的距离,当别人都在向外寻寻觅觅的时候,我建议你向内开始寻找。那么内在的匮乏就会被填补而变得丰盛,所以我们时刻要提醒我们回归内心之家。那就是此时此刻此时此地正在发生的跟经历的。只要你不断地过好每一个当下,那么你的未来就不会差到哪里去,因为你的未来是由无数个当下所构成的。
但是大部分时候我们每个人都会被头脑的某些想法所约束,你固执地认为那是真相,当我们执着于其中的时候,就成了我执,如果你被你的想法所困,那么你就没有办法进步了。然后你就会将你的意识向外投射与他人发生意识的对抗,我们在种植植物的时候你会发现,如果它长得不好,你并不会责怪这些植物,但是面对有自我意识的人,你就会跟他们发生意识的对抗,这也是当你向外去寻求的时候,人际关系只会给你带来痛苦跟挫折的原因。
向外你无法获得共情只有无尽的对抗跟喧嚣,会让你的内在感觉越来越匮乏。当你开始转向内在的自我的时候,你才能够避免对抗,当你开始走向内在的自我,你才能够走向外在的他人,当你开始看清内在的自我,你就能够看清外在的他人,你就不会对人际关系抱有不切实际的期待,所以儒家思想也提到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先要满足自己,才能满足他人,先要理解自己,才能理解他人。
如果我们想要在外遭受较少的痛苦,那么我们就要学会营建内在的世界。整个外在世界都是你内在世界意识的投射。同样是花鸟,在外人看来可能赏心悦目,但是在杜甫眼中却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抑郁症患者眼中,整个世界都是悲悲惨惨凄凄切切,在焦虑症患者眼中,整个世界都是不安全的,你的思维方模式会通过行为方式表现出自我证实。你会告诉全世界我就是一个受害者,你会告诉身边的每一个人我就是不安全的。
生命中最珍贵的礼物就是众生平等的感悟跟体验,这并不会因为你的处境,你的地位,你的学历而有所不同,当你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不会到外去寻找自己的精神寄托,你就会明白,我如果此时正在受苦,那么其他人跟我也是一样的。受苦意味着内在的精神跟外在世界的对抗,是自己的思维跟当下现实的裂缝。当我们开始回到自己的内心,不断去照顾自己身体的感受,倾听情绪欲望的表达,而不是不断寻找各种理由来掩盖跟逃避,我们的内心就会获得深度的宁静,宁静当中疗愈才能发生。
当意识到不安从潜意识层面升腾而起的时候,我就能知道它在哪里,我会告诉自己:我会好好照顾你,然后通过感知将自己内在跟外在达成和谐的统一,彻底的活在当下的时候,你就可以触碰到整个生命的实质,你就能将自己从不安中解放出来,我知道自己的不安,勇于面对自己的不安,不再逃避自己的不安,安全感就会逐步的被积累起来。
但是大部分人为了解决自己的不安,会下意识地向外向他人那里追寻那种让自己感到安全的东西。所以有人就会抽烟酗酒或者是物质滥用,通过种种的方式来获得内在的安宁。但这并不是你的力量,你需要不断地借助,而不断借助的过程就是上瘾。我们对某一个行为上瘾,我们会对某一个人上瘾,同样的我们会对某一特定的思维上瘾。在强迫症状态下的时候反刍思维。头脑总是对某一个设想的概率性的问题,不断地加以推导演练跟决策判断,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并不会有任何的改善,但却总是乐此不疲,这就是上瘾。
当我们深陷头脑的五彩斑斓的梦境的时候,并不是在营造我们的内心世界,那只不过是取悦头脑思维的上瘾。内心世界的营造不会发生在你的思维层面,它只是发生在你的意识层面。发生在你的感知层面,当我们独自一人走过乡间小路的时候,不断地呼吸空气传来的植物的芬芳的时候,感受稀薄的雾气扑面而来的感觉的时候。你就会发现,生命从来未曾如此的真实。
但是思维总是将你拉离当下的现实,当你看到一朵花,你就急不可耐地想要知道它的名称,想要知道它的属性,想要知道它的功效,想要给它贴上标签分门别类。你要做的就是感知跟它保持临在,即便是这样也不要评判,继续拉回来回到当下的现实就好了,你要学会从头脑世界跟当下现实世界来回切换的能力。当你开始这样做的时候,头脑就会变得可塑,自上而下的精神协调性也被培养起来了。走路的方式,说话的语气,以及脸上的神情,可以看到种种的变化,因为此刻的你就是最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