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真的能提升幸福感和安全感吗?
发布时间:2023-01-02 11:48:39让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上一次你主动去“拥抱”他人是什么时候?还记得对方当时的表情吗?
如果你为人比较含蓄和内敛,你可能很少与他人拥抱,与人交际时的肢体接触仅限于握手或者拍肩。
但同时,你会发现,身边也会有不少“沉迷”拥抱的人:夜晚步行街上的恋人、公园里跳广场舞的大叔大妈、小学门口的孩子和家长、机场出口看到丢下行李箱双向奔赴的异地恋情侣……
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疑惑,那么说明你已经严重缺乏“拥抱激素”了。接下来,乐瓜就带大家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人们为什么会喜欢拥抱?人们从“拥抱”中到底能获得什么?
拥抱的魅力——令人着迷的拥抱文化
人类是高度社会化的动物,我们会通过各种各样的语言或非语言行为来传达社会意图,“拥抱”是传递情感和情绪最基本但也是最有效的非语言交流方式之一,人们似乎具备着理解“拥抱”中所蕴含的意义的能力。
在社交中,人们会使用“拥抱”来维持和强化社交关系。如果你还记得英语教材上的阅读故事,或者身边有来自国外的友人,你会发现拥抱这一行为在欧美、拉美等国家更为常见。拥抱礼是西方国家常见的社交礼仪,多见于亲朋好友之间或者社交(外交)场合。据说拥抱礼最早起源于交战双方和谈见面时,彼此伸出双手表示不带兵器。因为即便这样还有互相怀疑的意思,后来便干脆双方空手拥抱,慢慢演变成表达尊重、真诚和关爱的礼仪了。
而在社交礼仪较为含蓄的中国,人们通常只会与恋人、亲人以及好友相拥,很少会与陌生人行“拥抱礼”,在正式场合以握手礼作为替代。
其实,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的第一个体验就是拥抱,父母的怀抱就是我们小时候所处的最有安全感的环境。随着我们逐渐长大,慢慢地遗忘了这种美好的体验,加上国人的保守矜持,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越来越远。
这种现象在独生子女的原生家庭中更为显现,我们似乎在不知不觉中缺失了一些难以察觉的东西……
拥抱能促进“拥抱激素”分泌,缓解压力,加速恢复
拥抱是日常生活和跨文化交流中最普遍的社会接触形式之一,被用于日常问候、传达爱意和感情,也用于在消极场合下安慰感到悲伤或沮丧的人。
当一个婴儿嗷嗷大哭的时候,母亲通常会将他/她用双手抱起,轻轻地来回摇晃,并伴随着有节奏地轻轻拍打。随着婴儿慢慢镇静下来、呼吸规律,母亲会逐渐将节奏变得舒缓,拍打越来越轻盈和缓慢,直到婴儿睡着。
皮肤作为触觉的媒介,是人类最大的感觉器官,与神经系统共同由外胚层发育而成,母亲的拥抱和抚摸对婴儿的大脑和心理发育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有趣的是,12周大的婴儿就能通过触觉分辨出拥抱者的身份作出对应的生理反应。
婴儿时期的皮肤接触就已经可以激活无髓鞘C-Touch(CT,也称C触觉)反应,从细微的差异中反应出婴儿具备区分拥抱者是熟人还是陌生人的能力
随着儿童的成长到成年,我们的触觉仍会继续影响体内的激素分泌,它能促进催产素的分泌。
因此催产素也叫“拥抱激素”,它同时还能抑制皮质醇(也就是压力激素)的分泌,稳定我们的情绪。压力是多种精神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抑郁症、倦怠症以及焦虑症。在生理水平上,压力反应包括两个独立相互关联的分支:一种是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导致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增加;另一种则是由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组成,下丘脑室旁核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精氨酸加压素,导致肾上腺皮质醇激素从垂体释放到循环系统中。
总结来说,拥抱的积极情绪不仅能缓解压力,还能释放有益激素催产素和多巴胺,降低血压、减少炎症的风险、增加主观幸福感,甚至能加速从病毒性疾病中恢复的速度。
就在今年,一个有趣的实验证明了,情侣之间的互相拥抱能提升愉悦感和释放更高水平的催产素和多巴胺。并且女性比男性的效果更好,拥抱的时间越长效果越好,双方体温越接近效果越好。
这项实验也证明了“拥抱”不仅是人类的心理需求,更是生理的需求。
在拥抱条件下,参与者填写问卷并在实验开始前提供皮质醇、血压和情感状态的基线测量值,并设置了如不同时间、体温、压力等多个对照组
“我们每天需要四个拥抱以健康成长;需要八次拥抱来维护人际关系;需要十二个拥抱以更好的状态来迎接未来”——家庭治疗师Virgina Satir。
人们通过“拥抱”调节情绪
在2001年,有一位美国人贾森·亨特在母亲的葬礼上听到了许多关于母亲的事迹,得到过亨特母亲帮助关心过的人回忆着从她那里得到的温暖。
受到了母亲的故事的感召,也为了借助他人提供的温暖来缓解丧母的悲痛,亨特做了一个写着“Free Hugs”的纸板走在家乡的大街。第一个与他拥抱的是一位路过的姑娘,她停了下来,看了看纸板,毫不犹豫地向亨特张开了双臂。
另一边,一位名叫Juan Mann的澳洲男子在悉尼闹市街头同样举起了“Free Hugs”的牌子,向路人提供“自由拥抱”,希望能让大家体验拥抱带来的快乐和温暖。
Mann说,这是让大家笑容绽开的一种方式,“因为只要有一个人跟我拥抱,就会带动从旁经过的五个路人脸上的微笑”。
类似的“抱抱团”活动给了我们灵感,而科学家们的实验也充分证明了人们获取“拥抱激素”并不一定需要是异性或者亲人,人们可以借助各种拥抱获得慰藉和能量,“拥抱”是“自由”的。抚摸宠物狗等互动能增加主任和狗的催产素水平,降低皮质醇水平;猫的呼噜声频率能舒缓压力,加强身体治愈力。甚至机器狗和机器猫已经成功地在痴呆症患者身上进行了试验,减少了压力和焦虑、以及精神药物和止痛药的使用,减少了烦躁的行为并提高了生活质量。
在社会越来越发展的现在,网络拉进了人与人沟通的距离,却不知不觉中减少了本就稀缺的拥抱的机会。你可以与远在他乡的好友促膝长谈,却很少跟自己的邻居和亲人说上一句话。
而在疫情仍未完全控制的当下,人们更是减少了拥抱行为,愈发缺少了“拥抱激素”。曾有人试图通过改装抱枕来模拟人与人相互拥抱的状态,可见人们的拥抱需求在日益增长。
上图是一个模拟拥抱的“呼吸抱枕”,它能够模拟人的体温、触感、甚至是体温。一部分人通过“呼吸抱枕”获得了“拥抱激素”,但另一部分则对这个模拟人类行为的抱枕感到毛骨悚然而得到了负面的效果。
那么是否有一个能让我们更简单、更安全、更持久地享受拥抱的方式呢?
与Mann的想法相同的是,本土品牌乐瓜睡觉抱枕也主张着“Enjoy hugging”的理念,不仅希望人们抱着乐瓜,睡得安稳、睡得更香,更希望大家可以把乐瓜当成平时拥抱的新朋好友,以此诠释拥抱对每个人的重要意义。
除此之外,乐瓜睡觉抱枕还是一款专门呵护睡姿的护睡用品,乐瓜睡觉抱枕针对三种睡姿的人体工学造型,采用亲肤型婴儿棉,开创[三重弹力融合]舒柔承托解压技术,从生理到心理满足大家对睡眠的需求。
或许,含蓄的中国人还不适应与陌生人的“Free Hugs”,虽然适度的拥抱的确能传达彼此的关心、爱护、想念等亲切的情感,但对不养宠物、外地独居的年轻人来说,拥抱仍是一件难以获得的体验。
现在,有一个更适合中国人习惯的替代,更简单地获得安全健康持久的拥抱方式,可以让人们随时随地乐享拥抱。乐瓜睡觉抱枕愿人与人之间多一份和谐,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关爱,让所有人都能“Enjoy hugg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