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依恋人格
发布时间:2022-12-29 17:43:23一个人与他人的相处模式是由幼年时与父母的相处模式决定的。幼年时与父母亲形成的依恋模式,基本决定了我们成年后与人相处的依恋模式,对我们的人际关系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当一个婴儿的需求没有及时得到母亲的关照和注意,便会由此而产生不安全感和焦虑,常常处于一种被忽略或会被抛弃的恐惧当中。
婴儿会觉得这个世界不欢迎自己,没有安全感,想要回子宫。即使后来母亲又回来照顾她,他还是会因之前父母对自己的忽略,而选择对父母疏远和回避,同时产生愤怒和抱怨等情绪。
由此焦虑和回避两个维度,可将人的依恋模式分为4种类型:
安全型(低焦虑低回避),痴迷型(高焦虑低回避),疏离型(低焦虑高回避),恐惧型(高焦虑高回避)。
安全型依恋模式的人,在与他人亲密接触时,不会担心别人会苛责自己,从而会主动追求亲密、相互依赖的人际关系,在依恋关系中很安心。
恐惧型依恋的人和安全型正好相反,他们无法在亲密关系中享受自己和对方的互动。与他人相处是一种折磨,总怀疑别人,不管对方是否有恶意,总习惯拒绝疏远他人。他们在两性关系中坐立不安,总担心关系不会长久。
痴迷型的人渴望亲密关系但总害怕被拒绝。他们在两性关系中总是如坐针毡,担心得不到对方的关注,怕自己的要求被拒绝。他们对负面情绪的识别率最高,而且总容易过度关注负面情绪,并将负面情绪夸大。
所以,痴迷型的“痴情人儿”情路最坎坷,往往爱情悲剧中的“苦追不到”和“被爱不足”都是属于痴情型依恋关系的人。
他们由于早年与父母爱、恨、焦虑、怀疑的混合情感,使他们在爱情中拿不起又放不下。他们总觉得自己被误解和不被理解,不被赏识。他们对爱人过度倾注和渴望被爱,犹如飞蛾扑火奋不顾身,但又总爱无端猜疑和刻薄追问。
当痴迷型妻子遇上疏离型丈夫时,家暴最容易发生。代表人物如电影《无问东西》中苦苦纠缠许伯常的刘淑芬。
疏离型的人最大的标志性口号是喜欢独处。他们不喜欢过多的与人亲密接触,不喜欢被过多的关注,人际关系似乎对他们来说,相对于安全型和痴迷型不是那么重要。即使无端被人误解,他们也不在意。
疏离型的心理防御机制是最强大的。他们不会把重心放到其他人身上多于自己,遇到可能会伤害自己的人和事,他们会选择拒绝和回避。他们对危险的信号识别率最高。因此他们的自我和独立能力都很强大。
但疏离型也是最难被治愈的,因为他们低焦虑的人际关系模式,让他们认为没必要改变。
虽然他们也会向往美好的恋情和友谊,享受人群中与人交流的乐趣,但他们总是有一种疏离感,和他人、甚至是动物都保持着安全距离,大部分时候让人猜不透,无法靠近。代表人物如主持人蔡康永。
当然,这4种依恋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会在一生与人不同的人相处过程中,渐渐被疗愈或被伤害,从而改变原先依恋模式,或焦虑或回避。而恋爱是修复我们幼年依恋模式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