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科普>孤独症谱系障碍概述

孤独症谱系障碍概述

发布时间:2022-12-28 16:59:55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个日益引起医学界,甚至社会各界关注的精神疾病。该种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清,但已被医学界公认为是一种由生物学因素导致的神经发育障碍。

  在国际疾病分类诊断系统中,该障碍归属于广泛性发育障碍,是广泛性发育障碍中最常见、最具代表性的疾病。该疾病起病于婴幼儿时期,主要临床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局限的兴趣及刻板与重复的行为方式,同时还常常伴有其他精神症状,并伴有多种精神共患病(比如精神发育迟滞等)及躯体共患病(比如癫痫等)。该疾病呈长期慢性病程,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是导致精神残疾的重要原因。

  因该疾病严重损害人类健康,因此是一个急需全社会关注的疾病。

  PART.01 孤独症的早期症状

  目前研究显示,约2/3的孤独症患儿自出生后即逐渐起病。在婴儿期,这些患儿就表现出一系列提示孤独症的症状,这些症状主要为社会交往方面的异常,这些交往方面的症状对早期识别孤独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如下:

  01 目光对视少

  既往国外研究显示,孤独症患儿自出生后2个月,对他人眼睛的注视即开始逐渐减少。

  02 缺乏社交性微笑和互动

  正常婴儿出生后2个月即开始出现社交性微笑,即看着妈妈或其他人的脸微笑,并且和妈妈等照顾者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互动,但是孤独症患儿的社交性微笑和互动均发展落后。

  03 唤名反应少

  正常婴儿出生4个月后,叫其名字会做出正确及时的反应,孤独症患儿的听力无问题,但对唤名却缺少或缺乏反应。

  04 对主要抚养者缺少依恋

  正常婴儿出生6个月后,开始对主要抚养者产生依恋,但孤独症患儿依恋发展落后,甚至对主要抚养者缺乏依恋,妈妈离开无所谓,妈妈回来也似未看见。

  05 模仿少

  正常婴儿自出生后9个月,即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动作模仿,比如双手作揖表示“谢谢”等,但孤独症患儿自发模仿少,也不学习和模仿大人教的动作。

  当儿童在婴儿期(即1岁前)出现上述表现时,应考虑到孤独症的可能性,家长应带孩子到医院就诊评估。

  PART.02 应特别关注的孤独症疾病线索和预警征

  疾病线索或预警征是对孤独症识别具有提示作用的症状表现,可以帮助家长和专业人员早期发现孤独症的可疑征象从而早期识别、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孤独症,因此予以充分关注和理解非常重要。

  原国家卫生部于2010颁布的《孤独症诊疗康复指南》明确指出孤独症的疾病线索包括:4个月时不会看着别人的脸微笑;6个月时没有明显的快乐情绪;12个月时听力没有问题但喊其名字不理睬;16个月不会说任何一个单词;18个月时不会用示指(食指)指点东西;18个月时目光不会跟随别人的指点看东西;18个月时不会玩假扮游戏。

  原国家卫生计生委于2013年颁发了《儿童心理保健技术规范》,其中明确列举了不同年龄儿童提示孤独症的预警征详见下表。

贾美香:孤独症谱系障碍概述

  以上疾病线索或预警征对早期筛查和诊断孤独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PART.03 如何使用疾病线索和预警征早期发现孤独症患儿

  无论是孤独症的疾病线索,还是预警征,都可以促进孤独症的早期识别,因此,充分利用疾病线索或预警征进行家庭自我保健或儿保系统的孤独症定期筛查,对促进孤独症的早期识别和诊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01 家庭保健方面

  在家庭自我保健方面,应利用多种方法进行公众健康教育,从而使公众了解到孤独症的疾病线索和预警征,从而通过家长的观察或幼儿园老师的观察,早期识别孤独症患儿。对于有疾病线索或预警征中表现的婴幼儿,应及时到儿童精神科或发育儿科/儿保科就诊,从而确定是否存在孤独症。

  02 儿童保健方面

  在儿童保健方面,应将孤独症的疾病线索和预警征融入儿童的定期保健之中。在儿童出生后3个月开始,在定期保健过程中,用相应月龄的孤独症疾病线索或预警征衡量儿童的发展水平,如果儿童存在孤独症疾病线索或预警征表现,则应进一步转诊和评定。

  目前,孤独症的早期筛查已经在我国部分城市列入儿童的定期保健之中,这对我国孤独症的早期识别、早期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最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