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解
发布时间:2022-12-27 18:48:18在亲子沟通领域,我非常认同父母效能训练(PET)的沟通理念,也是它的深度践行者。曾经带领过几百位父母深度践行它。
之所以认同它,是因为我始终觉得PET里面有一种人文的关怀,和对人性的信任!
后来我才知道,PET的创始人托马斯·戈登博士正是人本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的学生,他把人本心理学的理念应用到亲子沟通中,帮助了很多父母改善了他们跟孩子的亲子关系。
为什么人本心理学被广泛接受,它在强调什么呢?
有4个核心要素贯穿始终:
自我负责
人本心理学特别强调人的自我负责,它告诉我们,虽然有时候人会对一些事件作出被动的反应,有时也会受无意识的驱使,但是,在任何时刻,人都有能力决定自己的命运和行动。我们有自由的意志。
很多人说“我不行”,“我不得不”怎样,其实这一切都是我们自己选择的结果。
我们选择了要维持良好的同事关系,我们选择了去上班,去挣钱,或者我们选择了陪伴孩子的童年,这一切都是我们自己选择的结果。
有些妈妈找我咨询说:我脾气不好,我尝试了很多办法,真的改不了,我就是这样一个人!
我告诉她,当你朝孩子和老公发火的时候,是你选择了不去忍受负面的情绪带来的压力,你是选择了暂时放下问题解决。
我问她:当有一天你朝孩子发火的时候,你儿子的班主任打来电话,你会朝班主任大发脾气吗?
妈妈说:不会!
我问为什么呢?
妈妈说:我哪能朝班主任发火啊!
我说:这个时候,其实是你选择了主动控制情绪,选择了回归理性,选择了友善地跟班主任沟通!
我们真的没有控制情绪的能力吗?
还是我们自己选择了不去控制?
当我们意识到开关在我们手上,而不是在别人手里时,我们就学会了拨动它!
后来这位妈妈跟我说,谢谢你让我意识到开关在我手里,每当我朝孩子发火,想跟老公吵架时,我都告诉自己,我可以选择换一种方式!
过去不能决定未来
人本心理学特别强调当下,“今天是你余生的第一天。”这句话可以很好地诠释当下的理念。
关注当下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就是过去不能决定未来。
过去这个孩子是害羞的,不能决定他长大以后就一定是害羞的。过去我们脾气不好,不能决定未来我们就一定脾气不好。
很多人执着于过去的失败,过去的伤痕,作为今天不去努力和改变的理由,那我们就真的活在了“昨天”,而不是“今天”。
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
这个观点可以是人本心理学的基石,卡尔·罗杰斯创造了“来访者中心的治疗”方法(后来取名个人中心取向)。
他坚信咨询师只要营造出富有支持性的心理氛围(1真诚,2无条件的积极接纳,3移情性理解),在与咨询师的互动沟通中,每个人都可以更理解自己,从而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我跟父母的亲子沟通咨询中,也尤其感受到这一点。也许有时候我无法帮助她想到更好的办法,但是当我帮助她认清楚了孩子和自己时,她自己就会生出内在的智慧。
就像前面的例子,当她意识到情绪的开关在自己手里时,她就开始寻找办法去控制情绪,她甚至告诉我,她找来儿子飞机的遥控器,放到桌子上,以提醒自己这一点。
每个人只要更清楚地看到自己,就已经开始改变了。
自我实现
马斯洛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模型,他认为人类追求的最高层的需要就是“自我实现”,这也是“机体运转的动力”。
卡尔·罗杰斯在《论人的成长》里面说到了他童年的一次观察,让我印象深刻。
我记得童年时代,我们把冬天要吃的土豆放在地下室的储物箱里,地下室上方有个窗户。这样的环境不利于土豆生长,但是,土豆还是会发芽——淡白色的幼芽,伸向窗户的方向。
这种芽与春天播种在土壤里健壮的绿芽完全不同,它是发育异常的,永远不会成长为植物,也不会成熟。但是在这样最恶劣的环境下,它们依然会尽力去实现自己,即使生命无法繁茂,也从不放弃。
这就像我们人本身,有些人身处的生存环境恶劣,可能导致他们心理的一些扭曲,异乎常人,但是尽管这样,他们仍然不顾一切地按照自己能获得的任何资源努力地成长着,实现更完整的自己。
而我们每个人,都在寻找着,开拓着,“有所企图”着。这种自我实现的愿望驱动我们不断前进。
自我实现在我们的孩子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
无论你怎样小心翼翼,他们都要努力撒开你的手,自己走路;
无论因为学习,我们吼了孩子多少次,他们仍然不放弃努力尝试,下一次做的更好一点;
无论青春期的孩子怎样希望依赖父母,他们始终都在尝试独立,自己面对未知的一切,认清自己,寻找使命……
每个人都在努力自我实现,这是人本心理学者对人性的基本信任,基于这样的信任,才有了对来访者更多的理解和真诚的帮助。
诗人鲁米说:
昨天的我聪明,
想去改变这个世界。
今天的我智慧,
正在改变自我。
人本心理学希望我们认识自己,改变自我,不困于过去,更专注当下的行动。
相信在任何时刻,人都有能力决定自己的命运,并学会自我负责,最终完成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