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过河”中的自我效能感理论
发布时间:2022-12-24 13:03:13今天我们来唠一唠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在动机理论中地位颇高,也是各种教师招聘考场中常见的绊子。希望各位豪侠女侠们不要掉以轻心,以免折戟考场,悔之晚矣。
何谓“自我效能”?就是指个人对自己是否具有通过努力成功完成某种活动的能力所持有的主观判断与信念。简单来讲,就是关于“我能不能”的一种主观判断。这是由出身于行为主义派,后来独创“社会学习理论”的宗师级高手班杜拉呕心沥血研究所得。
光说不练假把式!我们借助一个例子来分析一下。
小马过河是我们小学教材中常见的篇目。故事大概是说,小马接受马妈妈的任务,去把半袋小麦送往磨坊,路上遇到一条小河,在问过老牛、松鼠及妈妈后,决定试一试。过河后得出,河水不像老牛说得那么浅也不像鼠说得那么深。
当小马遇到小河的时候,在心里嘀咕:我能不能过去呢?这样一种自我怀疑的态度和认识决定了小马过不过河的动机。也就是说,只有当小马确信自己能够过去的时候,他才会去果断的做这一个行为。这就是自我效能感对动机的影响。
在考场中,“绊子”通常出现在“哪些因素会影响到自我效能感的高低”。各位大侠切记,大师班杜拉总共强调了四招,“直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情绪唤醒”。而且最重要的一招是“直接经验”。我们看看小马用了几招。
首先,小马在自我怀疑之后,分别请教了“老牛”“松鼠”“妈妈”。其中“老牛”的话让他相信自己能够过得去,显然提高了小马的自我效能感。而“松鼠”的话让小马又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而这显然又降低了小马的自我效能感。最后,小马显然听了妈妈的话,准备试试,在这个过程中,小马是受到了“言语劝说”的影响,从而对于自己能不能过得去产生了主观判断的变化。我们发现小马最终听了妈妈的话,这说明劝说者权威越高,“言语劝说”这招效果更好。
其次,如果在小马自我怀疑的时候,能够有一只骆驼走过河的话,我相信小马也会坚信自己能够过得去。这其实就是所谓的“替代性经验”的影响。
最后,小马终于还是成功的过河。这样一个成功的经历一定会让小马更加亢奋,那么下次遇到河的时候,他就一定会勇敢的尝试。那么这一招就叫“成败经验”。很显然,成败经验是影响自我效能感效果最明显的一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