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教育>出现的“自虐”行为,家长搞清楚这3种原因

出现的“自虐”行为,家长搞清楚这3种原因

发布时间:2022-12-24 12:48:58

“自虐”这个词,我们通常会在电视或者网络中,比较容易常见。每次在看到新闻上的某个孩子出现自虐的行为时,我们就会对这类孩子表示十分的不理解,想着这些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自虐行为。

不过,我们却不曾料到,有一天自虐行为会发生在我们身边孩子的身上。

就在几天前,表姐来我家做客的时候,就跟我提及了这件事情。她跟我说,她发现自己2岁大的儿子明明竟然存在有自虐倾向,喜欢低下头去撞击坚硬的床,这种行为着实让她感觉到吃惊。

听完表姐的叙述之后,我让她先不要担心,告诉她其实这种情况是正常现象。

其实,在我们平常的生活当中,不少家长都遇到过孩子出现的“自虐”行为倾向。

出现的“自虐”行为,家长搞清楚这3种原因,可帮助孩子轻松化解

孩子出现“自虐”行为的表现

1. 撞头行为

孩子出现的撞头行为,不仅仅是我表姐的孩子出现过,许多家长都曾经见过自己的孩子出现过这样的情形。

(1)孩子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头来回晃动。

(2)孩子会将自己的后脑勺,朝着床旁边的墙壁碰去。

(3)孩子会将自己的前额顶到床头位置。

(4)孩子会用自己稚嫩的双手去不停地拍打着自己的脑袋。

总之,各种各样用头自虐的行为花样倍出。

美国儿科学会就曾经对此做过统计,统计结果显示有20%的婴幼儿都出现过这种使用头部去撞击坚硬物品的行为。从性别上来分析,男孩发生撞击频率大约是女孩子撞击频率的3-4倍

这些孩子出现的这种撞头行为,常常会发生在年龄处于18个月至24个月的婴儿身上,时长会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不过家长们也不要太过担心,一般孩子出现的这种撞头的“自虐”行为,大多数孩子都会在3岁以后自然而然的就不存在了。

2. 咬的行为

不少孩子也会出现咬自己的自虐行为,家长通常会发现孩子的身上存在有啃咬的痕迹。

(1)家长会发现孩子的手臂上面存在有非常明显的牙印。

(2)家长会发现孩子的嘴唇处有咬破的痕迹。

(3)家长会发现孩子的手指头留有血迹。

这些都是孩子啃咬才会出现的现象,不少家长都不能理解,孩子好好的为什么要去啃咬和伤害自己,难道不疼吗?也许只有孩子自己清楚为什么要这么做。

为什么孩子会出现这样的“自虐”行为

1. 缺乏相应的安全感

安全感是最重要的生命质量的标准,也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幸福的主要依据。美国心理学家卡伦•霍妮曾经提出过孩子早期的两种基本需要:安全的需要和满足的需要,这两种需要的满足完全依赖于父母的身上;当父母不能满足孩子这两种需要时,孩子就会产生焦虑感。

从这也可以看出来,家长不能满足孩子的安全需要,就会让孩子缺乏相应的安全感。

这些出现“自虐”行为的孩子就往往会缺乏相应的安全感。

我曾经就见到过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丽丽,因为父母过早的离异,抚养权判给了爸爸,所以她见妈妈的次数非常的少。导致她非常的缺乏安全感,每次妈妈来的时候,她都要抓伤自己,以获得妈妈的关注,希望能够经常的去看望她。尽管丽丽的妈妈告诉丽丽了很多遍,让丽丽不要再这样做,可是丽丽依然不听妈妈的劝告依然不停止“自虐”行为。

孩子的这种自虐行为,就是一种消极的自我防御行为,也来自于他们内心深处安全感的匮乏。

2. 引起他人的关心和重视

孩子会通过自虐的行为引起他人的关心与重视,这里的他人可以是家长也可以为老师。在学校的话,孩子的这种自虐行为通常是为了直接吸引老师的注意,虽然有时候是无意的行为,但是老师对他们的关注反而会增加孩子出现自虐行为的概率。

(1)当芳芳在用力的拍打着自己的脸时,老师看到之后,会去阻止他这种行为,但她却觉得无所谓。

(2)当老师没有关注到芳芳的时候,她就会闹得更凶,甚至趴在地上大吵大闹。

这样的行为就是为了引起对方的关心与重视。

3. 发泄不良情绪

随着孩子的年龄不断增长,他们的感官和思维能力都在不断的提高,自我意识也在逐步的形成。但是在他们准备凭借自己的主观意识去做事情时,家长们依然会把当成小孩子来看。长此以往,他们内心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就会寻求这种自虐的极端方式来发泄情绪,用来抵制外部环境所产生的压力,达到二者的相互平衡。

我的一个闺蜜的孩子十岁的凯乐就是这样,因为闺蜜和她老公都是公司的高管,平常忙于加班开会,凯乐每次提出意见想让爸爸妈妈多陪陪他,却被闺蜜夫妻俩说成不懂事,孩子为了释放内心的这种不开心的情绪,就常常的通过自虐的方式来发泄。上次,闺蜜会回家的时候,看见凯乐的手臂上面存在有不好的刮痕,才发现的。

家长应当如何引导孩子改变“自虐”行为

1. 学会与孩子沟通

孩子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自虐”行为,在其背后一定潜藏着许多的原因。家长们如果自行去揣测的话,是解决不了相应的问题的。这样来看,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家长可以寻找机会,最好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下,同孩子进行沟通,询问一下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所导致孩子出现“自虐”的行为。

(1)“宝贝,你为什么要去咬自己的胳膊呀,这多疼的。”

(2)“宝贝,你为什么喜欢用头去撞墙,难道不疼嘛。”

当然,家长不要用质问的口吻去询问孩子,这样不但不会让孩子愿意和我们沟通,还会加深对孩子的伤害,让孩子会变本加厉的出现“自虐”行为。

2. 让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

孩子的情感表达容易出现偏差,才往往导致孩子出现“自虐”行为。所以,教会孩子正确的表达心中的情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家长要引导孩子停止改正掉“自虐”这样的表达情感的方式,教会他们使用正确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情感。

(1)我们可以让孩子通过运动的方式来抒发自己心中的不愉快,将自己内心的压力释放出来。

(2)可以让孩子将自己的不愉快写在纸上,并扔掉。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心理学家沛地认为,当人们把心裡面不愉快的烦恼、压力写在纸上,再将纸张丢进垃圾桶里以后,确实能够舒缓负面情绪。

当孩子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时,自然也就不会出现这种“自虐”行为了。

孩子在出现“自虐”倾向时,我们不要急着生气,搞清楚孩子出现这一倾向的原因,才能够彻底解决孩子的“自虐”行为。

最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