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婚恋>恋爱妄想中 那些幻想中的爱情

恋爱妄想中 那些幻想中的爱情

发布时间:2022-10-16 15:31:41

近日曝出来的一则新闻,大家应该都已经知道了----61岁中年大妈声称爱上“靳东”,想要与他“私奔”,并说:“他向全国人民宣布喜欢我。

心理和现实的差距:那些幻想中的爱情

无论家人怎么劝说,甚至是打压,乃至节目主持人屡屡暗示,她都不相信那个“靳东”是假的。在她的情感预设里,六十多个视频、多少声亲热的“姐姐”捂热了这一颗从来没有感受过爱情的心。

心理和现实的差距:那些幻想中的爱情心理和现实的差距:那些幻想中的爱情

不论一个人多大年纪、长成怎样、条件如何局促,都不妨碍一颗想要追寻真爱的心,而在任何年纪里,那些或真或假的恋爱,都可能会产生同样的心理,一种单方面的完美投射,一种单方面的固着幻想。

当然,也可能产生相同的后期负面效应,也就是这次的新闻事件同时炒热的那个心理学名词:

钟情妄想

我们来看一下钟情妄想的概念:“钟情妄想是患者坚定不移地认为一个其实不喜欢自己的人非常喜欢自己的歪曲信念,并且往往会歪曲地认为对方很多拒绝自己的言行其实是对自己的考验。”

一些文章中都分析说:

61岁的黄大妈的症状是钟情妄想,指的就是她枉顾事实,一味把假靳东当真靳东,且有九头牛都拉不回之势,无法认为他人的意见是有参考价值的。

心理和现实的差距:那些幻想中的爱情

在这种情势下,真靳东不得不发声明,将追究假靳东们的责任,这一下子,黄阿姨的这份“爱情”就被否定了。

心理和现实的差距:那些幻想中的爱情心理和现实的差距:那些幻想中的爱情

应该来说,不管一个人年纪多大、身份为何、爱上的是谁,只要他是真心爱上一个人,一定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完美投射,而这份完美投射一定也会带一定程度的爱情妄想。

幸运的人会发现,不但我爱对方,正好对方也爱自己,于是他们能正常地度过完美投射期,把爱情落实到两人日日相处的现实,爱情妄想便健康地化为两人共舞的真实的爱之关系。

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这么幸运。

尤其是那些性格上较为内向、遇事不敢求证、从小经历过更多否定的人,他们缺爱,也不敢示爱,这样的性格类型使得他们更为容易产生钟情妄想。

心理和现实的差距:那些幻想中的爱情

有一个较为夸张的例子是一个较为敏感、性格孤僻的女生,但凡看见一个男生对他笑了一下,她就会以为对方是爱上了自己。但是她不敢去求证,直到一个她认为自己最喜欢的男生交了女友,她才痛不欲生,意识到对方从来没有爱过她,一切都是她自己心里的幻想。

还有一个更典型的例子是,一个高三女生,只因为心里暗恋的男同学在留言本上写下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认为这是一种示爱的表现。此后为这个男生十几年没有恋爱,而对方却毫不知情,早已经结婚成家了。她却还在苦苦地等待对方来联系自己,认为对方一直在爱着自己。

直到她的痴心成疾,终于去看了心理医生,才发现一切都是一场幻觉。

心理和现实的差距:那些幻想中的爱情

而那位61岁的黄阿姨为什么也会犯上钟情妄想呢?

看过新闻节目,了解过细节的人可能能明白,黄阿姨能够痴恋成真,当然首先是因为有骗子的甜言蜜语,但更为至关重要的重点是:她一生都缺爱、缺认可,几乎从没有得到过扎扎实实的爱。她只是凭着人的一股本能,在世上痛苦地生存,以僵硬的自我防御的姿态应对生活中的一切难题,包括情感上的荒芜、人格上的不被认可。

心理和现实的差距:那些幻想中的爱情

因此,当有一个人跳出来说,我爱你、我需要你、我愿意照顾你的时候,她就终于有一种自己被看见了的感觉,她就容易把这份欺骗投射成真正的爱情,因为内心里她十分渴望这样的爱,并且以为这样的爱是能够得到实现的。

许多网友都在嘲笑黄阿姨年纪这么大了,居然还妄想谈恋爱。但其实,人的心,不管处在什么年龄,都会一直渴求真爱。不管这真爱是友情之爱,还是爱情之爱,还是亲情之爱。

因此,钟情妄想实际上永远是和年龄无关的。

心理和现实的差距:那些幻想中的爱情

就像几天前,收到一个很久之前的读者发来的信件,讲到她近来的动心之旅:

她,人到中年,两个孩子的妈妈,丈夫是高管,生活一直无忧。但是在上上周,单位邀请外单位来做一个活动,活动主持人是个比她小十岁的男青年,她居然对他一见钟情。午餐时他走在她旁边,她居然感觉自己的心脏快跳破了胸膛。

现在她经常失眠,常常想象对方和自己在一起,并且想象出两人在一起相处的各种甜蜜快乐的情景。很多时候,她常想忍不住想向对方求证:你是不是对我也有一点点感觉?

但她始终不敢、也不好意思迈步出这一步----不管是从年龄、身份还有各方面来讲,这样的问询于她而言都像是一种冒险,但是她又讶异于自己为什么会对此人一见钟情----结婚十多年了,她自认为不是花心的、容易移情的人。

心理和现实的差距:那些幻想中的爱情

而且她自认为自己不是看脸的人,对方也不算是长得特别好。她被这晚来的情感冲昏了头脑,却不知道这心理上真实的体验究竟为何而来?总是为之困惑无比:爱上某人实在是一种痛苦的体验----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她宁愿不遇到这个人,她平静的生活不想被任何东西所打乱。

她问我:是不是,我现在算是有心理问题的人?

我没有断定她就是一个患上钟情妄想症的中年女人。

我只是问了她几个问题:你从他身上感受到了哪些特质?这些特质,你是否还曾经在别的人身上感受过?那是谁?

我让她去寻找她的答:也许人们想了更深地了解自己,只要问几个问题就可以。

她的事例让我想到,如果不把钟情妄想认为是一种症状,其实每个人、每种爱情里都可能有它的影子存在吧----当我们爱上某人,难道不会本能地、主动地幻想对方也是爱自己的吗?

心理和现实的差距:那些幻想中的爱情

这是我们内心对爱情的莫大期待:当我们爱着,我们渴望得到同等的回应,因此爱而不得是使人分外痛苦的,就像伸出去的手,永远得不到另一只手相握的凄清。

但也许,钟情妄想之所以成为症状,就是它概念设立的关键:“钟情妄想这种病态思维,完全是以病者自己头脑中主观形成而与客观实际相脱节为特征的。它有很牢固的信念,通常要经过精神药物治疗才能动摇和改变它的性质。病人醒悟过来后才会逐渐认清‘对方并不爱自己’这一事实。”

就是说,关键的是,当事人能不能自己走出来,以及这种妄想是否是一种非常固执化的行为。

如果一个人爱上另一个人,他虽然也幻想对方在爱着自己,也一直相信对方一定对自己也有感觉,但是通过一定事例、一定的经验他能自己搞明白:其实对方并不爱自己,像这种情况,就不叫钟情妄想。

毕竟,即使是一个正向、积极、乐观且自信的人爱上了某人,也会容易对对方产生相应的爱情幻想,这是人之常情。但若是他敢于去示爱,也敢于去求证,且有能力在发现对方不爱自己后接受现实,慢慢放下对方,这其实是非常健康的爱情过程,当然与钟情妄想的状态差了十万八千里。

所以钟情妄想和非钟情妄想的区别就在于,我们的爱情幻想究竟与现实有多大的距离?如果距离很大,我们自己能否接受这种心理落差?

就像黄阿姨在她的爱情幻想里,总是在陈述,“我一生中,从来没有陷入(爱情)中,全部是他。我的好、我的美、我的人、我的心、我的善,全部被他唱出去了。”

当主持人屡屡暗示那可能是一个骗局时,她也无法接受地表示:那不可能,那怎么可能呢?那我会打他……

心理和现实的差距:那些幻想中的爱情

现在,不知道黄阿姨是否看到靳东工作室的声明了,也不知道黄阿姨能不能接受心理与现实的巨大落差。

幻象落幕后,多少会给人带来心理后患,甚至,其中的心理创伤可能会是很长久的。

现时的黄阿姨其实极其需要心理干预和心理支援,只是不知道这后续的工作有没有相关人员去做。

无论如何,在人生中,那些能得着爱的人是幸运的,黄阿姨的存在使我们明白,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可能终生无法得到肯定和爱,他们只好将幻想寄托在虚拟世界里,却又不经意地发现,只想要爱的自己,莫名成了骗局下的受害者。

最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