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边界的爱,是孩子的枷锁
发布时间:2022-12-24 12:11:36一位朋友谈到邻居家母女,问怎么帮助她们。
萱萱现在初中,和妈妈的关系越来越差。
孩子说:我妈什么都想让我听她的,明明不冷,非要我多穿;补课结束,明明我自己能回家,她非要来接我;我犯了错,她不骂我,自己哭……我看着她就压抑。
妈妈说:孩子越大越不听话,我付出那么多,她却不领情。
萱萱和妈妈之间的事情,是否似曾相识?
有多少家庭,父母自认为爱孩子胜过爱自己,倾尽全力,可孩子却如被枷锁捆绑,竭尽全力要挣脱?这些父母也不是不爱孩子,而是缺乏爱的能力,不知道爱需要边界。
一、没有边界的爱,让孩子更受伤
父母的爱总是被歌颂伟大无私,可是,当父母从生活到学业到社交,对孩子进行方方面面的呵护备至,践行着“我为你好,你要听我的”时,孩子还有发展的空间吗?还有机会成为自己吗?如心理学家李雪所说:一个身体只能承受一个灵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风,孩子实际上已经精神死亡。像萱萱同样遭遇的孩子们,在父母那里得到的是什么呢?
1、感受和想法被否定
“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这句网络流行语虽然带着调侃,但的确是妈妈否定孩子感受的典型。
一个家庭中,当妈妈总是以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为出发点,无视“人的差异性”去照顾孩子,有的孩子会反抗,导致亲子冲突,从而影响到家庭关系、孩子的自我成长及学业,甚至出现孩子离家出走、抑郁、自残等结果;有的孩子会顺从,逐渐形成一个信念“我的感受和想法是不重要的,是可有可无的”,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依赖父母,人云亦云,缺乏主见,更容易遭遇校园霸凌。
2、不被信任
孩子有能力做到的事情,家长依然要包办代替,就像”萱萱补课结束,妈妈非要接送”,无视孩子随着年龄增长能力也在增长的事实,这会让孩子产生“妈妈不信任我“的愤怒,日复一日,孩子开始自我怀疑,逐渐形成“父母不相信我,因为我不够好”的低自尊,“我不行,我做不到“的信念会让孩子面对人生难题时更倾向于选择退缩逃避。同时,也很难信任他人。
3、被指责
当父母坚持“我是对的”时,错的是谁呢?是孩子,孩子成为了糟糕现状的责任人。
案例中,萱萱妈妈面对女儿的反抗,她的逻辑是“我都是为你好,我为你付出那么多,你不听我的,就是你不领情,你怎么可以这样对我?都是你不对”。这样的妈妈们在做什么?她们通过指责孩子来合理化自己的养育行为,让孩子内疚羞愧,直到孩子内心承认“妈妈这么难过,都是我的错”,生命能量越来越弱,影响着孩子的自我成长和学业发展。
如果萱妈类型的父母不觉醒不学习,无疑是孩子人生中的灾难。即使孩子坚持到离开父母的那一天,比如,去外地上大学和工作,依然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疗愈自己。父母是孩子人生的起跑线,过度控制让孩子的起跑晚了数年。
二、总是越界的父母,现在该如何做?
如果父母在自己的原生家庭不曾体验过有界限的爱,那就需要后期更多的学习与练习。
首先,家长要清楚,有边界的爱,关键在于“这是谁的事情”。
不少家庭,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家长往往以爱为名,过多地参与孩子生活和学习。
父母守住边界的主要参考原则是“这是谁的事情?”,比如,吃多少,穿多少、写作业、交朋友等都是孩子的事情,只能通过孩子自己的意愿和行动才能完成,父母无法代替。所以,在孩子的事情上,父母就扮演好“陪伴者、帮助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尊重孩子才是成长的主体。
当然,父母是孩子的监护人,如果涉及到健康和安全,父母肯定要及时行动,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但出发点是帮助孩子,而不是质疑孩子的能力。
比如,萱萱补课结束,妈妈可以这么说:“你长大了,又机灵,又有自我保护意识,一般情况,妈妈一点儿都不担心,可是,最近看到不少安全隐患的新闻,我有些担心,还是去接你吧,或者,你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
青春期的孩子,最想摆脱父母的控制,所以,即便之前亲子关系融洽,父母都需要留意沟通方式,尽量给孩子更多的自主权和独立能力的肯定。当孩子的心理需求被满足,和父母没有了情绪对抗,自然就更愿意合作,更“听话”。
第二,总是越界的家长,需要有更多的自我觉察。
父母越控制,现状越糟糕,孩子越痛苦,这份痛苦父母也有。很多妈妈刚开始学习的时候,会说“我也不想这样,可是,我做不到啊”,为什么会这样?源头在哪里?这就需要家长不断地自我觉察,也许是复制了原生家庭的养育模式,也许是内在小孩依然处于“不分你我的共生期”,于是在亲子关系中拼命追求控制。看见即疗愈的开始,家长可以通过多问“我这么做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孩子成长的需要?”,提醒自己及时停下来。
第三,用新的相处模式代替曾经的相处模式。
爱是能力,需要学习和不断练习。父母与孩子之间,往往不是轰轰烈烈的大事,而是点点滴滴的小事。有边界的爱,就从日常的互动开始,用新的亲子关系模式代替就的亲子关系模式。
1、修复亲子关系,从“对不起”开始
回忆曾经和孩子发生的冲突,就某一次有代表性的冲突,给孩子道歉。这里要注意,不是笼统的说一句“我们发生过那么多不愉快,妈妈也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对不起”,而是具体地描述某一个事件,和孩子重新回到那个当下,看见孩子的痛苦委屈,带着慈悲和心疼真诚地孩子说“对不起”。
无论孩子的回应是什么,家长都放松,不要再去指责评判。伤害不是一日导致的,那么,愈合也不会一次就成功。父母是人不是神,犯错总是会有的,勇于承认也是给孩子做一个负责的榜样。放松下来,去行动,目标总会实现。
2、表达爱与肯定,让孩子感受到爱
总是期待着孩子能“如我所愿”的父母,往往越界而不自知,评判与指责不绝于耳。现在就用“表达爱与肯定”来取代吧。
通过口头或书面直接说“我爱你”,通过拥抱、送礼物、旅行等孩子喜欢的方式来示爱,给孩子吃一颗定心丸:爸爸妈妈是爱我的。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而言,父母是否能看见自己的优点尤为重要。当孩子体验到了“我在父母眼里闪闪发光”时,就会与父母建立深深的情感联结。
说出孩子的优点,不是评判性地表扬,也不是简单一句“你真棒”,而是激发孩子内驱力的鼓励。三个方法分享给大家:一是描述所见,二是描述所感,三是把孩子值得表扬的行为总结为一个词。比如:“我看到你今天把书桌和书架都整理好了,感觉好舒服。”“虽然你喜欢玩电子游戏,但是到约定时间就不玩了,这就是自制力。”当然,夸孩子,要有理有据,不盲目更不虚伪。
经常会遇到来咨询的家长,说孩子缺点滔滔不绝,说孩子优点冥思苦想。所以,如果您只看到缺点看不到优点,那就要觉察自己的成长创伤,先做接纳自己的功课。
这里要留意,父母表达爱与肯定时,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可以通过观察孩子的情绪来判断是否是真的需要,而非一厢情愿地输出。
3、多用“你来决定”,让孩子感受成长的自由
总是越界的家长,和孩子沟通时的常用句式是“我认为……我觉得……你应该……“,现在开始,要刻意练习,多问孩子“你觉得怎么样?”“你怎么认为呢?”“你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尤其是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他们现在最重要的心理需求就是独立自主,家长如果事无巨细唠叨控制,那孩子就只想逃离,成长的关键时刻父母就无能为力了。
亲爱的家长朋友,请记得,所谓的孩子叛逆,他们反抗的从来不是父母的爱,而是控制!即使家长是今天第一次听到爱的边界,都没有关系,只要开始成长,当下就是最好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