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主义的陷阱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2-12-24 12:10:1701
“精致穷”形容的是那些经济实力并不理想,但依旧对生活有较高追求的人,是一种普遍发生在年轻人群体中的生活方式。
在追求精致的过程中,仪式感逐渐成为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秋天的第一杯奶茶。
入冬四件套。
十根烤肠寓意“十全十美”。
这些不经意间掀起来的消费热潮,成为了商家促销的噱头,被消费者定义为仪式感。
消费主义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创造了消费式的节日文化,将节日消费转变为消费节日。
从“光棍节”到“双12”再到“618”。
一个个购物狂欢节兴起,在消费主义的引导下,人们不知不觉的将仪式感与爱情或者美好的生活画上等号,心甘情愿的为那些本不必要的“精致”买单。
一旦有了仪式感,一切消费都显得那么理所当然。
不仅仅是生活质量可以被定义,就连“精致”这个概念也在被定义。
同样一份礼物,在不同的日子里收到,为什么代表的心意却不一样?
同样一件衣服,挂在不同的店里,为什么这一件就比那一件更精致?
究竟是什么人在对我们的生活进行评判?
02
事实上,当我们把精修的九张照片发送到朋友圈的那一刻,就将表达权交给了观众。
我们错误的理解了朋友圈,而落入了商家设好的陷阱。
很多人,在具备经济收入的情况下,寄希望于大牌商品、奢华场所来打造人设,维系着表面的精致。
有太多年轻人,省吃俭用大半年,只为了买一个香奈儿包包;做着几份兼职,就为了买偶像同款的限量跑鞋;用啃面包、吃泡面攒下来的钱出国旅行,拍下几张美美的照片,回到家中,还是一地鸡毛。
光鲜亮丽的朋友圈不是真正的生活圈。
那些为了追求精致而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不是在为商品本身买单,而是在为下单那一刻的爽感和虚荣心结账。
我过得好不好,不应该在世俗的眼光下去界定,而应该由自己去体验,自己的真实感受才是最好的反馈。
有的人就是喜欢平底鞋,穿起来舒服;有的人就是喜欢白开水,解渴又健康;有的人就是喜欢旧衬衫,简单大方。
我们能说他们的生活就不精致,过得不好吗?
那些不计后果一味追求精致的背后,透露出的是对粗糙的恐惧。
人生的本质,就是粗糙。
无法拥抱粗糙的人,难以享受真正的人生。
03
有些精致的背后,是你承担不起的恶果。
2019年一名95后女孩因为无力偿还十几万的网贷,想自杀,担心死后母亲无法承受,于是残忍的杀害了自己的母亲。
一张张信用卡,无节制的消费最终压垮了一个家庭。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网贷、信用卡逾期、各种超额消费正在摧毁年轻人的生活。
央行发布的《2021年第一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报告中显示,全国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尝信贷总额892亿,相较于11年前的80亿,足足翻了11倍,而在全部逾期借款人中,90后成为了主要人群,几乎占到了一半。
更令人震惊的是,在有些人的观念里,对奢侈品的重视程度竟高于生命。
福建省泉州市一名年仅15岁的女孩想要购买高端手机,向父亲索要5000元,父亲身上只能凑出3000,结果女孩一气之下跳楼轻生。
在这个浮华的时代,身边围绕着太多诱惑,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声音在告诉我们“年轻人要敢于消费”、“用今天的钱圆明天的梦”。
在欲望的驱使下,不少年轻人陷入资本营造的幻境。
殊不知,用超前消费和透支未来建构的“精致”,终将崩塌。
我们是这个体系的受害者,却也是这个体系的建构者。
追求精致本没有错,但为穷买单的精致就是错的。
04
蒋勋说过:“真正的精致并不是贵,它不是通过财富、物品、服饰把自己和别人区分开来,当你想以此区别自己和别人时,你就已经失去了精致。”
真正的精致,无关价格。
蔡康永在《奇葩说》里举过一个例子,一个人穷到一件白衬衫、一条卡其裤,穿几个月都不换,但自己每次碰到他都觉得他怎么能精致到那个地步,望尘莫及。
因为,他的灵魂精致。
精致不该被当做炫耀的手段,它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
思想上的深度、知识上的广度、精神上的高度、心理上的宽度,这些刻于灵魂深处的东西才是谁也拿不走的,无论过了多久,都不会破灭。
放肆的欲望不是精致,高级的自律才是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