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三观之网络流行词之----道德绑架
发布时间:2022-10-16 14:18:40众所周知,“道德绑架”是最近几年流窜出来的一个网络名词。虽然这只是不起眼的四个字,看起来无关紧要,但因为它牵涉到道德层面的一些事情,却并非是一件小事。因为这个词语的可怕之处在于,它将道德加上了一个不法的后缀,因而有可能颠覆我们几千年来的文明基石,其贻祸社会,毁人三观的力量可见一斑,我们不可小觑。
而要真正弄清楚这个事情,我们需从起起源之根本,道德的实际意义,和谁躲在道德绑架的阴影下乐享其成来分析。
1、
中国人治世,向来是以法律为准绳,道德辅之。
大凡一个人做了坏事,类似那种明面上的坏事,人们都是诉诸法律,依照法律为准绳,为受害者寻求一个公道;而类似那种暗室亏心的坏事呢,或许人们一时并不知情,无人向法律寻求援助,就只有依靠道德的力量来施压了。
所谓暗室欺心、神目如电,依现代科学,神仙自是不存在的,这时的神目有些人也就不当一回事了,但他们做坏事时为什么还是不敢肆无忌惮呢?因为这个时候,世上还存在一个无处不在的神目,那就是道德之眼。
也正是由于有了这种道德的施压和监督,也就让那些人不敢肆意妄为。这个时候道德就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存在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根植于每一个人的心灵,凡是有人性的人,都会多多少少地受其约束,让其原始的欲望得以遏制,减少原罪;人性的光芒时刻绽放,增加理性。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本是一件于国于民都无比利好的事情,且于已可以克已修身,于普罗大众可免遭无妄之灾。应该皆大欢喜,人们应该庆幸与道德共存于天地间。
但所谓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当道德这事无比利好于大多数人的时候,一小撮人则觉得深受其害。他们看见道德就如芒在背,觉得浑身不舒服。他们害怕道德的这样一种对人性的约束力量,更忌惮这种约束力,因为他们心底里的原始欲望无时不刻不在想挣脱这种藩篱,做一些暗室亏心或是无法无天的事情。
而因为法律的严肃和强大,他们不敢对法律下手,就转而瞄准了道德,对其动起了歪心思。而这些人也深谙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行难达的深意。所以他们绞尽脑汁地要为道德安上一罪名。你不是总束缚着我不让我干坏事吗,我就给你安上一个坏名声。在他们看来,道德这种束缚很类似一种法律上不允许的绑架行为,我就称你为道德绑架。这绑架二字的后缀安上之后,你就不行了,有了坏名声你会自顾不暇。而我则可无往而不利,借机横行无忌、为所欲为,从此心安理得地做坏事,也没人敢指手划脚了。
这种似是而非的胡诌出来的词语,如果仅是用来让做坏事的人自我心理安慰也就罢了,因为中国有句古话,强盗久做必犯,我们并不担心,这样做坏事的人总有一天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但当这个名词被一些居心叵测的人弄上台面,当一种观点来推广时,其危害性就可想而知了,用非常巨大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对此,我们当然不能任其横行。
因为这种似是而非的观点非常具有欺骗性,一个好人被安上一个罪名,被人不停地宣扬,而没有人来制止。最终会成一种三人成虎的局面。黑白颠倒,是非混淆也不过是时日的问题。
2、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样来弄清楚有关道德绑架的真面目呢。在我们弄清楚了其起源之后,当然还是首先要弄清楚道德是谁。
为此,笔者专门查看了一下相关的资料,这不查不要紧,一查吃一惊,我们赫然发现道德竟然有四种解释。
其一则是称道德是通过行为规范和伦理教化来调整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准则、标准和规范的总和。道德规范的调控作用几乎体现于人们的所有活动领域,既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也体现在有组织的社会活动中。
其二则称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
其三则称道德是老子《道德经》的简称
其四则称道德是僧道的修行功夫、法术。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四种不同释意的道德当然不都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想攻击的对象。老子的《道德经》浩瀚博大,如圣物一样存于天地间,自不是一些宵小之辈可以随意诋毁的;而僧道的功夫和法术只是一种个人行为,当然也不在那些人关注的范围内。
由此可见,一些人想给其安上绑架罪名的道德自然是上述有关道德的一二条释意,因为她们贯穿于人们所有的活动领域,有无处不在的特性,可让犯罪无所遁形,应了神目如电的特质。同时她又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通过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这是一种强大的力量,也正是这种强大的力量使一些人视道德如眼中钉肉中刺,欲先除之而后快。
然而这些人毕竟只是一小撮人,且只是宵小之辈,他们在道德的强大面前无能为力,却又恨入骨髓。无奈之下,只好诋之毁之、诽之谤之。这个时候,他们就弄出了一个新词:道德绑架。
那么有人要问了,为什么这一小撮人对道德要恨入骨髓呢。
这就要从道德本身的特性谈起了。因为前面道德的释意里已经说过,道德是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准则、标准和规范的总和。而经过无数年的社会实践,人们已经对道德二字形成了一个共识,道德的事情指的是社会普通认可的,可以增进人民幸福感、促进社会进步的事。从善恶的标准来看,一般善的举动和行为,人们都称其为道德的,而恶的举动和行为,人们则称其为不道德的。
又因为道德很多时候跟良心一起谈及,良心是指自觉遵从主流道德规范的心理意识。一般来讲,在大众的眼里,道德的举动和行为就是合乎良心的,不道德的举动和行为就是违背良心的。一个人行事如果违背和丧失了良心,那大多数时候都不是善举或者是离恶不远,甚至就是在制造坑人害已、祸害社会的恶行。
也许正是因为道德这样一种并行于良心的功能,让一小撮人对道德又恨又怕,所以他们才不择手段地要为道德安上一个绑架的罪名,最终以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
3、
在前面我们弄清楚了一小撮人要给安上绑架罪名的道德是谁。有些读者就很关心了,这一小撮人是谁,他们总在说道德绑架,道德究竟绑架了谁呢。
这也是我们此文要弄清楚的事情,为此,我特别关注了一下在网络上鼓吹道德绑架的消息,特别选了几则在此略作讨论,以让我们看清那些害怕道德者的真面目。
其中最典型的一则消息则是前一段时间经常看到的有关养老的问题。有人在网络上频繁地提出问题,说“中国式的养老是不是一种道德绑架?”
在这里,我们首先暂时抛开是否道德绑架的问题,先谈谈中国式养老。大家都清楚,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的养老方式不停的在改进,各种养老院、福利院如雨后春笋一样成长起来,同时生活中还有老年人扎堆养老,结伴养老等,估计和西方老人养老的方式也并无多大差异,但是一小撮人为什么会单单提出来所谓中国式养老的问题呢,而且要说中国式的养老是一种道德绑架。
细心的读者若是略加分析,就可以看出来,这一小撮人所提出的中国式养老是一种道德绑架应该指的是那一种中国传统式的养老,即我养你小、抚养你成人,你就应该养我老、老死送终。
在这里,我只想强调的是,在中国大多数人的心目中,应该觉得这没有什么不妥的,而且还是一件顺理成章、天经地义的事情,而一小撮人却非要将这种事情界定为一种道德绑架。我只能从个人的观点来表达,觉得这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在这里我只敢简单说一句“羊有跪乳、鸦有反哺”之恩,若人行不如羊、鸦之行,我也只能无语了。
当然我在这里也不敢多说,因为多说则有可能被冠以道德绑架的嫌疑,足见道德绑架一词的社会危害性有多大。不过在我个人而言,如果因为要履行中国式养老而被道德绑架的话,那我宁愿被绑架千万遍。
还有一则类似的讨论则是有关公交车上让座的行为,也经常被定义为道德绑架。因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尊老爱幼是一种美德,那么在交通工具中,青年人给老年人让座就应该是一种道德的行为。但是有一些人却认为这是一种不应该的行为。当然他们有各种理由,上班累啊、身体不适啊,或有人从心底就觉得不应该让座。
在这里,让与不让,我们不作评价。毕竟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个体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环境。也许在某个特定的时候,你也真的有不让的理由,原也无可厚非。但如果将这件事情冠以道德绑架之名,想以此来改变社会、颠覆社会共有的价值观,就有些不妥了。
毕竟在公交车上,我们让座的人还是大多数,当别人有不便时我们伸援手,也不失为一种乐事。让与不让,受个人良心驱使,公道也自在人心,你若硬说是道德绑架,那我们是不认可的,我想很多的人在让座于老年人、孕妇、小孩和残疾人的时候,他们并没有感受到道德有什么约束,因为这很多时候只是动机于个人的良好习惯和文化素养,和所谓的道德绑架无关。
当然,类似这种被冠以道德绑架的事件不胜枚举。比如不想给乞丐钱,比如自己身体不舒服时不想帮别人,比如说有好吃的,不想和人分享等等。
在这里我们不想逐件讨论,但是我们想问的是,你们这一小撮人为什么一定要给道德冠以绑架的恶名?现在的社会是多样性的,对于每一样应做的善事,是否施以援手、帮不帮别人,个人评心而论。如果你没有这个心,就不要纠结了,无人苛求你什么;当然就更不要进而用“道德绑架”这种似是而非的概念却绑架和误导别人,以求得自己一时的心理安慰。从而贻祸社会。
其实有关道德是否会绑架的问题,不需要辩驳。那一小撮人别再总认为道德绑架了你,说句不客气的话:道德根本都没有时间理你。在这时,请允许笔者借用一首诗的格式来谈谈有些人认为的道德绑架问题:
你让、你养……
道德在那里,不偏不倚,
你不让、你不养……
道德在那里,不离不弃,
……
是非自有一个公道,
公道自在人心
遇事扪心自问
何必苦大仇深
妄谈道德绑架
更是其妙莫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