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科普>经典的道德两难问题

经典的道德两难问题

发布时间:2022-12-22 16:29:30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人的道德发展”这个问题。

一、到处都是“两难的道德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两难的道德问题。而文学作品、影视作品就是这些两难问题的浓缩。

比如,在世界名著《悲惨世界》中,主人公冉阿让一开始之所以入狱,是因为他姐姐的孩子快饿死了,而他没有钱,所以去偷了一块面包。

关于“冉阿让该不该偷面包”这个问题,每个读者都有自己的道德评判标准,甚至,每个读者在不同的人生阶段,看法也都不会一样。

面对经典的“道德两难”的难题,我们的价值观会改变6次

二、“道德发展”跟踪实验

在心理学的历史上,也有一个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问了被试者一个类似“冉阿让该不该偷面包”的问题。

科尔伯格找了58名年龄在10岁到16岁的男孩作为被试者,他给男孩们讲了一个两难的道德故事,来记录和研究男孩们对这个故事的看法

这个故事是:妻子患了重病,丈夫没有钱,就去医院给妻子偷药。

之后,科尔伯格用了20年时间,跟踪研究了这58名男孩对这个故事的持续看法。

根据这58名男孩的持续看法,科尔伯格得出了人的道德发展,经历了6个阶段。

下面就来依次讲一下这6个阶段:

三、“道德发展”的6个阶段

1.服从和惩罚阶段

我们会根据结果会不会受到惩罚,来判断是非对错。

2.相对功利阶段

我们会根据结果有没有好处,来判断是非对错。

以上的第1和第2 阶段,可以合称为“前习俗水平”。

“前习俗水平”一般发生在我们9岁之前,这时候,我们会认为道德行为是固定的、绝对的,是非对错取决于行为的结果

3.好孩子阶段

我们会根据行为能不能帮助他人,使他人开心,来判断是非对错。

4.遵从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的阶段

我们会根据行为是不是遵从了权威,维护了社会秩序,来判断是非对错。

以上的第3和第4阶段,可以合称为“习俗水平”。

“习俗水平”一般发生在我们的青春期到成年初期,这时候,我们会考虑行为背后的动机,而不是仅仅凭借结果。

5.社会契约阶段

我们会认为权威确实应该尊重,但是那些不好的权威和规定,也应该被废除。

此外,我们开始意识到,我们个人的权利、我们的生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6.普遍的伦理原则阶段

我们会认为我们的“良心”是最终的判断标准,我们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被尊重的权利

以上的第5和第6阶段,可以合称为“后习俗水平”。

“后习俗水平”基本上只有10%-15%的人才能达到。

四、总结

今天,我们讲了“人的道德发展”的问题。

心理学家科尔伯格给58个男孩讲了一个“妻子重病,丈夫没有钱,于是去医院偷药”的两难的道德故事,并记录了男孩对这个故事的看法。

在之后的20年中,科尔伯格对这58个青少年进行了跟踪研究,记录了他们不同年龄阶段,对这个故事的看法。

最后得出了结论:我们的道德发展,经历了6个阶段,分别是服从和惩罚阶段、相对功利阶段、好孩子阶段、遵从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阶段、社会契约阶段、普遍的伦理原则阶段。

最后,想再说几句:

人的一生很漫长,人的一生都在改变

同一本书,同一段话,可能过几年再看就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触了。

不过,也不要觉得以前的那个自己傻,总是在后悔“为什么以前要做这件事”,“为什么以前没有做那件事”。

要知道,这都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

要是你觉得过去的你太傻,那么你应该高兴,因为你在不断成长、不断变好

要坦然面对过去的自己,因为那个自己,也是当时的你,觉得最好的那个自己

最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