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健康>心理问题是压制自我的产物

心理问题是压制自我的产物

发布时间:2022-12-22 16:21:10

每个人都试图让自己变得理性来活出自我,所以我们总是学习各种各样的方法来控制自己的情绪,我们害怕自己感性的情感表达,试图将这些感性的东西全部扼杀在头脑里压制进潜意识里,让自己活得像是一部刻板的机器人,从而可以精确运行各项指令完成各项工作而不出任何差错,但是机器没有自我意识( Self-consciousness)。从某种程度上抑郁症是压制自我失败的产物!

因为思维越发达,意识就会退居其后,小我(Ego)就会占据你的心身,这是一个此消彼长的状态。我们总是用头脑去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但同时也会制造更多的问题,并以抑郁症焦虑症等等其他的状态出现在我们的生命中,无论我们如何称呼这些状态,但有个共同的特征就是我们处在过渡思维中不自知,处在分裂的过程当中而不自知,从来意识不到自己的状态,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往往成为最大的问题。

当你有了自我意识,你就有了身份,你就必须按照这个身份去生活,但是如果周边的世界发生了改变。比如你从局长的位置上退休下来以后。从之前的众星捧月到后面的人走茶凉,这种心理落差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接纳的。而你缺乏了自我整合心身的能力,由此导致自我的攻击,自我否定,以及自我的退化,并以心理问题的形式体现出来。

当一个人缺乏了自我意识跟机器别无二致,对自我没有清晰的认知,也无法在这个世界中定义自己,当一个人不能认识自己,就不知道自己是谁,当一个人不能定义自己,就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无法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以及活出自我的价值,毫不夸张的说,自我意识是人活着存在的确切证据。否则我们的生命就跟地上的走兽,山上的草木没有任何的区别,随着岁月的枯荣像尘埃散去一样毫无意义!

当我们每个人出生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都是以最真实最纯真的面孔示人,然后为了迎合这个世界我们就戴上了伪装的面具,将真实的自我紧紧包裹起来。所谓的疗愈,就是再次寻找纯净之旅,历经繁华双眸依然清澈。在我们漫长的人生长河中,总有自我前来敲门的时候,试图唤醒沉睡的自己,进行心灵层面中自己与自己的对话。在从事冗长而毫无希望的工作的时候,在深陷一段无疾而终的情感的时候。即便在你被抑郁症焦虑症等等心境障碍困扰的时候,都是自我意识开始苏醒的关键时刻,在这种状态下的时候,我们对自身的认知变得比以往更加的模糊,我们因自我而产生的冲突变得比以往更加的剧烈。

疗愈的目的不是把自己变成一个圣人,不是把自己变成不食人间烟火的神。真正的疗愈就是回归到自我本来的面目,整合心身超越分裂,将不正常的状态回归到正常的状态,让花成为花让树成为树,鱼儿跃出水面划出优美的弧线,鸟儿翱翔天际不惊扰一片云彩。真正的疗愈就是把自己当成旁观者这就是意识疗法里面提到的觉知,像旁观者一样看着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像发生在别人身上,你就能够将自己置身事外,将事情还原为事件,从而看清楚扑朔迷离事件背后的真相,最终活出自我。

意识疗法(TOC)里面提到的那样,大部分的心理问题都是无法活出自我的产物,当我们无法用意识主宰自己的心身,我们就无法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也无法开创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那么自然我们也无法活出自我的价值。长期被抑郁症焦虑症又或者社交恐惧症强迫症等神经症困扰的群体总会存在着依赖心理,也许依赖心理表现得不够明显,但潜意识层面的需求日渐强烈:我们总希望有无形的力量将自己拯救于水火,希望经过世外高人的点化将自己拉出泥沼,这样做的结果仿若光明近在咫尺,但始终无法得到疗愈,将自己活成为整个世界整个人际关系的受害者。

焦虑症等神经症所表现出来的症状,就像是我们的影子,特别是在强迫症状态下的,反复关门反复洗手等等刻板行为,是内在心理没能得到平息的外在体现,是一种客观的存在,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是承认并淡化,持续的淡化并不是用头脑来压制或是逃避,每一次的压制和逃避只会强化这个行为,意识疗法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方法,那就是回归到自己的本身的感知避免与症状作纠缠,更不要因此谴责自己攻击自己。

感知总是最接近自我,最接近于事情的真相,也是最接近于当下的状态,禅宗有拈花一笑的典故,佛陀在最后涅槃的时候说法,见众弟子到齐以后,佛祖依旧手拈莲花一言不发,只有弟子迦叶会心一笑。人类感知的能力一直在保留,只是人们习惯了用功利的角度看问题,以逻辑、欲望、思维、世俗价值观的角度,去存有分别心地看待人和事情。直觉随之退化并认为那是非理智的。意识疗法认为要学会起用我们早已尘封的直觉,这样你才能放下那些不切实际的期待,转向自己的内心,直觉的思维方式类似于禅宗的“悟”,那么我们该如何通过感知回归真实自我可以参详以下专栏,一经订阅永久学习:

当你开始这样做的时候,你就在开始为自己的生命赋予意义。生活的价值不在于什么伟大的梦想。人生的意义也不是那些高大的目标。是有意识地生活在当下的每一个片刻。充分享受这个世界给你的馈赠,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则为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最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