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恐惧症如何克服
发布时间:2022-12-22 16:20:08描述:
我喜欢的一个女孩子,条件不差可是从来没恋爱过,关系看起来好像跟我很暧昧,实际上常常会抗拒我,用她的话说,她很害怕跟人亲近,如果经常跟一个人聊天说话,她就会感到厌烦。她说她现在环境中没有很要好的朋友,也说过小时候受过父母的伤害。我想这应该是亲密关系恐惧症,所以希望得到一些办法,就算我们最后不在一起,我也想帮她。
回答:
你喜欢的一个女孩子,害怕和人亲近,从来没有恋爱过,你认为她有“亲密关系恐惧症”,想帮助她,是吗?
看得出来,你挺喜欢她,也很关心她,更希望用自己的行动来帮助她。
“亲密关系恐惧症”,顾名思议,就是对亲密关系的建立怀有恐惧。
实际上,这并不是一种疾病,只是一个词条,它的主要表现是:
1、人际交往中刻意保持距离,拒绝过度亲密,很难融入某个圈子。
2、渴望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却又担心自己的感情付出得不到回应,导致焦虑。
3、慢慢地回避亲密的关系,与每个人都难以交心。
亲密关系恐惧症,是关系的绊脚石。
它不仅仅使我们人际关系不会太好,亲密关系也会受到很大影响,无法恋爱,也不想结婚,影响到我们人生的“大事”。
为了避免在亲密关系中受伤,他们往往会给自己戴上盔甲,把人推开,以保证自己的安全感。如果有人对TA好一点,TA就会躲开,因为TA无法接受关系更进一步。
在他们的假设中,只要关系更深一步,就会受伤。
从深层次来看,他们可能并不是怕亲密关系本身,而是怕被拒绝,怕别人不接受自己,怕别人发现自己的缺点,怕碰触到童年的创伤,或形成新的创伤。
于是,用回避和疏远,来获得安全感。
亲密关系恐惧症,是怎么来的呢?可能和小时候受过父母的伤害有关。
如果原生家庭没有给到孩子足够的尊重、足够的温暖,非常冷漠的话,孩子会形成“回避型依恋”。他们习惯于自己玩自己的,回避和父母一起玩。
成年后,就会比较难走进亲密关系。
当然,也有另一种可能,父母的管束非常严厉,或者是对男女之事过于严格,经常给孩子传输“男女授受不亲”的话,也会让孩子形成一些固有的观念,认为和别人亲近是不对的,是值得羞耻的。甚至对于一般的接触,他们也会形成心理阻力。
他们可能在言语上能对喜欢的人表现出一定的暖昧,但是如果需要肌肤相亲,则十分地抗拒。
其实,“亲密关系恐惧症”真的不是病,是可以克服的。作为她的朋友,你可以引导她去做一些事情,慢慢地化解掉这些症状。
应该怎么做呢?
1、帮她找出惧怕发展亲密关系的原因。
为什么怕发展亲密关系呢?
是因为童年的伤害,还是不够自信,还是什么原因呢?
她可能会说:因为童年受过伤害,所以我现在也不能走进亲密关系。
在童年中的经历,让我们形成了一些假设,而这些假设,可能是不合理的。
试想一下,如果是童年曾经受过父母的伤害,那么那只是一时的,没有必要因此影响到现在。
大部分人都会被自己的故事所困住,认不出故事以外的自己,甚至对自己一无所知。
对于一些不合理的假设,你可以问她四个问题:
“那是真的吗?”
“那百分之百是真的吗?”
“继续持有那个想法,你会有怎样的反应?”
“如果没有那个想法,你会是个怎样的人?”
通过提问,她很有可能发现,那并不是真的,而没有那个想法的话,她会过得更好。
通过这样的提问与回答过程,她更能放下自己的执念。
2、要引导她用成长型的思维去思考
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会带来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拥有固定型思维的人,看重我们已有的能力,会认为认为聪明最重要,会努力地证明自己没错,对外界封闭、攻击。
而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认为才能是可以培养和激发的,对外界是开放的。
这里的才能,包括智商、个性和个人能力的方方面面,比如社交能力、合作能力、独立性、创造力等。
固定型思维会限制你的发展,而成长型思维则会推动你不断前进。
可能你的朋友,常用的是固定型思维,愿意改变自己。可以适当地引导她用成长型思维去代替固定型思维。
不要认为之前有亲密关系恐惧,以后也会有。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
3、引导她设定目标和行动计划
为了打破“亲密关系恐惧症”,你可以引导她设定一些人际交往的目标。
比如说一个月内参加一次聚会,或者每周和某一个人聊天超过三十分钟。
然后再去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每天要做些什么,才能让她达成目标呢?可以去思考并细化。
要注意的是,这些目标必须足够的“小”,绝对的“可达成”,这样,她才可以通过每一次的成功来获取自信。
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充当她的引导者,以及聊天对象。
如果她的问题比较严重,你也可以建议她去咨询心理咨询师。
当然,亲密关系恐惧症是她的,不是你的。
是否能改变,是她的事,而不是你的事;取决于她,而不是你。
尽人事,听天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