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科普>上瘾的意思 什么是上瘾?

上瘾的意思 什么是上瘾?

发布时间:2022-12-22 15:35:43

我在得到的《精英日课4》里看到一篇关于“上瘾”的文章,因为我自己曾经有过一段时间的游戏瘾,所以感触很深。上瘾不好,但和喜欢区别到底在哪?我觉得这篇文章给了我们很好的解答。

我们在生活中,说上瘾,一般都是指不好的东西。比如毒瘾、烟瘾、酒瘾、游戏瘾等等。毒瘾我们知道这是非常不好的,法律禁止的东西,只要碰了,人基本就废了。而像购物瘾、游戏瘾其实偶尔为之其实伤害并不大,可能还有益身心。只是到了上瘾的程度就不好了。

但是“上瘾”到底哪里不好?如果游戏使我快乐,我就是喜欢玩游戏,我大部分时间花在游戏上,又有什么不行呢?“正常生活”和“上瘾”的分界线在哪里呢?

万维刚老师在精英日课里给出了一个非常科学而且非常过硬的解释。我们先来区分两个概念,想要(want)和喜欢(like)

「想要」,是说你在追求这个东西,得到它,会让你感到快感,它是你行动的回报和奖励。「喜欢」说的是说这个东西本身给你带来了快乐,你在享受这个东西。

举个例子,暴食症患者是”想要“吃,忍不住去吃,不吃难受,吃了还不满足还要继续吃,最后把自己吃成极度肥胖。至于说吃的食物好不好吃,他并不太讲究。

而美食家是另一种人,他可能不会吃很多,但对吃很讲究。他非常在乎食物细微的、精致的差别。一边吃还一边点评,他细嚼慢咽,充分感受每一口食物,他很享受这个食物。美食家是“喜欢”。

我自己的“游戏瘾”,就是想要,而不是喜欢。刚玩的时候可能是喜欢,但接着下一把,再下一把,更多是中了游戏的制造商的上瘾机制。如果是玩竞技游戏,输多了就想赢一把。如果玩到太晚,赢一把也得不到太大的快乐,赢一把之后接着玩,就更无趣了。

在那时候,玩游戏就像一个习惯,起床后,做完该做的事。就打开游戏登录玩。可能有快乐,但我感觉自己被绑架了,游戏赢了就开心,输了就不开心。时间都荒废了,上瘾之后没有快乐,只是痛苦。我对"游戏瘾"的解决方案就是远离游戏。不要想着玩一会,要在行为上断绝。

这里有个关键问题,你不玩游戏后,时间怎么用?如果没找到时间使用的地方,很可能又会很快地陷入游戏之中。也许造成游戏瘾的本质就是我们太无聊了。想要戒掉游戏瘾,我们得先解决”无聊问题“,比如培养一个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看书、运动都行。只要别让我闲着。

最后分享一段万老师文章的节选

当你从事一项活动越来越多的时候,你可能会越来越精通这项活动,你体会到活动中越来越多的、可能一般人体会不到的乐趣,你可能会越来越喜欢这个活动,也会越来越想要这个活动。那什么叫”上瘾“呢?

所谓「上瘾」,就是「想要」的程度已经增大了很多,而「喜欢」的程度没有增大多少,以至于「想要」已经明显大于「喜欢」,这么一个局面。

什么是上瘾?

想要,是由大型神经系统来控制的,主要由中脑和多巴胺控制。多巴胺你很熟悉了,是大脑中的奖励物质,是一种激励机制。而喜欢,则是与大脑的阿片系统、初级感觉区域和估值前额叶区域相连接的。我们从图中看,想要和喜欢是两套完全不同的脑回路。

而激励-敏感化理论就是说,上瘾的过程是「想要」这个激励系统变得越来越敏感、以至于人越来越「想要」的过程。上瘾的多巴胺系统是极其敏感的,一点微小的刺激就能勾起他的「想要」。比如一个吸毒者一开始可能只有吸毒的时候才兴奋,后来是到时候就想吸,再后来是看到吸毒的用具就想吸,再后来看到别人吸毒的照片、或者生活中任何能让他想到毒品的东西,都能唤起毒瘾。

可是吸毒者「喜欢」吸毒吗?研究表明,随着毒瘾的加深,吸毒者对毒品的喜欢程度非但没有增加,而且还减弱了。

这个道理你容易理解。「喜欢」有个“边际效应递减”的性质,再好吃的东西,总吃你也会厌烦的。我们专栏讲过一期《怎样“调控”快乐》,说的就是为了保持对一个项目的喜欢,我们必须使用时间间隔之类的方法调控才行。

而上瘾可不是这样的。上瘾的「想要」不但不需要用调控保持新鲜感,而且还越来越想要。我们看那些吸毒的人,其实他们哪怕是正在吸毒的那个时刻,也并不快乐。他们早就已经不再“享受”那个毒品了,但是他们不得不吸,因为他们的大脑在强迫他们「想要」吸。

上瘾不是快乐,而是痛苦。

激励-敏感化理论从提出至今已经将近三十年,有大量的研究在验证这个理论,可以说已经被比较广泛地接受了。人们用核磁共振观察过药物上瘾者的大脑,用动物做过实验,而且还把这个理论推广到了毒瘾之外其他的“上瘾”行为上,比如暴食、赌博、色情、网瘾、购物瘾等等。 相关的研究仍然在进行之中,但是现在基本上已经可以说,「想要超过喜欢」这个现象,并不仅仅是一个药物作用,行为上的上瘾也是这样的机制。更进一步,研究发现给人服用抑制多巴胺的药物,他那种强迫上瘾的行动就会消失。

但是抑制多巴胺有副作用,所以现在还没有一个好的治疗上瘾的医学手段。以前有人说,要想让一个人脱离对某种东西的瘾,你应该把这个东西跟一个很不好、很恶心的东西联系起来 —— 现在看来,这一招肯定是不好使的了。你也许能让人不喜欢这个东西 —— 可是根据我们今天说的理论,他本来就不是因为喜欢才上瘾 —— 你得解决想要的问题。我不知道有什么好办法,也许可以从行为习惯入手。

上瘾的特征是想要和喜欢的分离。而这不是好事儿。那我们可以思考一下,生活中人们还有哪些行为,达到了「想要超过喜欢」的程度呢?

比如打游戏。如果游戏让你快乐,你在游戏中体验剧情的跌宕起伏,欣赏场景之美,感受团队合作的队友之情,体会提升战斗技艺之道,享受胜利的兴奋和失败的教训,我认为打游戏是很健康的活动。但如果说这个游戏已经让你感受不到快乐了,你打得头昏眼花,那些场景你已经经历过无数次,那些宝物你早就熟悉了,但是随机性和多巴胺让你就好像赌博一样,每次拿到战利品还想再拿,游戏已经不是在为你服务而是你在为游戏服务,甚至连平时更喜欢做的事儿也不去做了,那你就是上瘾,你这就可能是病。

你真的「喜欢」家里那三百双鞋或者你收藏的那二十五个机械键盘吗?还是你只是「想要」得到它们? 你去那么多旅游景点是为了完成某个「想要」的心愿,还是真的「喜欢」那些地方,真的能够好好欣赏景色,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 很多人给自己设定读书目标,一个月要读多少本书,他们到底是「喜欢」读书,还是「想要」达成读书成就? 我认为这些研究能进一步提醒我们,人生应该追求真正的喜欢,而不是完成多少个想要。现在流行的所谓的正念(mindfulness),强调的就是要专注欣赏当下的东西,是真喜欢,而不是总想着下一个想要。

还记得《未来简史》里那只大脑被人装了遥控装置的老鼠吗?研究者让它往哪走它就往哪走,它的大脑劫持了它,它是真的「想要」那么走。可是我们觉得它很悲哀。

当想要已经远远大于喜欢的时候,人已经成了大脑回路的奴隶。

最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