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管理 如何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发布时间:2022-12-20 18:06:06李嘉诚曾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
当你放下面子赚钱的时候, 说明你已经懂事了。
当你用钱赚回面子的时候, 说明你已经成功了。
当你用面子可以赚钱的时候,说明你已经是人物了。
当你还停留在那里喝酒、吹牛, 啥也不懂还装懂, 只爱所谓的面子的时候, 说明你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好面子”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种突出的现象。由于建立和维持良好人际关系对个体的生存和发展非常重要,因此人们在交往中,会重视他人的看法和感受,通过各种“印象管理”策略来给他人留下好的印象,维护自己的“面子”。
这里的“印象管理”其实是一个心理学名词
“印象管理”也称印象整饰和印象控制,指个体以一定的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即个体进行自我形象的控制,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形成过程,使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符合自我的期待。
印象管理与印象形成的是有区别的:印象形成对认知者来说重点是信息输入,是形成对他人的印象;印象管理重点是信息输出,是对他人的印象形成过程施加影响。
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学家杨国枢(1994)认为,中国人重视的他人是“重要他人”,也就是和自己有密切联系和利益关系的人,比如家人、朋友、邻居和同事等;而西方人重视的他人是“概括化他人”,也就是一般的人也会对他们的人格形成和行为方式产生影响。
因此,中国人非常注意维护在重要他人面前的形象,而对与自己关系不大的人,则不太在乎他们的看法和感受。
其实印象管理是我们每个人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现实生活中,在不同的情境里,每个个体都承相着多种社会角色。我们每个人都要为他人、公众与社会所接受,其行为表现必须符合社会对他的角色的期待。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我们自己就要实施有效的印象管理。
成功的印象管理的基础,是正确理解情境,正确理解他人,正确理解自身的状态,正确理解自己所承担角色的社会期待。但仅仅是理解,并不一定就能保证个体会按社会的要求行事。因此,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印象管理方式。
在人际交往中,互动的双方都知道对方在不断地观察、评价自己,所以个体往往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言辞、表情和行为等,希望给对方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
印象管理是一种社交技巧。常见策略有以下几种,我们可以借鉴学习。
一、 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己
比如人们认为,外表能反映一个人的精神状态,而外表最容易为他人所觉察。所以个体在往注意修饰外表,尤其在异性面前更加如此。
二、隐藏自我与自我抬高
有时我们真实自我也许不受他人和公众的欢迎,为使他人对自己产生良好的印象,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个体常常把真实自我隐藏起来,好比戴上一副“面具”。同时,通过各种办法自我抬高,让他人觉得自己在总的方面或特殊的方面很优秀,也可以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自我抬高的人往往会承认自己的某些小的不足,以使自己在抬高某些重要方面时,变得可信。
三、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
我们每个人为了给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需要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角色的社会期待。例如教师在学生面前的行为举止符合教师这一社会角色的要求,会给人留下一个“好教师”的印象。
四、投其所好
我们为了得到他人的好评,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往往采取自我暴露、附和、献媚、施惠等手段,投其所好。
上面四个策略(也可以说是技巧)都是建立在我们的人品和才华上面的,而不是一味的投机取巧,如果那样肯定会得不偿失,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
美国夏威夷大学心理学博士黄光国(1987)认为,国人是把面子和尊严联系在一起的。面子是从他人那里获得的尊严,一方面代表了自己的社会形象,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个体的社会地位。所以,面子是越高越好。
人们既通过人情和各种社会交换手段来获取、维护和提高自己的面子,也通过权力来确认和巩固自己的面子。人情和面子是中国人核心的人际关系准则。
其实面子是个体社会化的产物,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重要方面。无论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在别人面前“有面子”,都是一种普遍的、自然的需求。问题是不可太“好面子”。“好面子”会使自己的行为太依从别人,缺少自己的内在标准,最终不利于个体的成长。
“印象管理”作为社会交往的一种工具或者手段,其结果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
好的方面,印象管理与控制可以调节人际关系,使人际关系顺畅的进行下去。例如:本来你对某个人印象不好,但偶然听到对方对你真诚的肯定,你对对方的态度会不知不觉的积极起来。
坏的方面,首先过分的印象管理可能会使自己失去个性;其次由于把自己包装得过于严实,过分的印象管理可能无法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最后如果是出于不良动机而进行印象管理,会恶化社会的风气。
另外,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三种效应: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光环效应以及刻板印象。
首因效应是第一印象作用的机制。第一印象一经建立,对其后的信息的组织、理解看较强的定向作用。个体对后续信息的解释往往是根据第一印象来完成的。
一般来说,熟悉的人,特别是亲密的人差间容易出现近因效应,而不熟悉或者少见的人之间容易产生首因效应。
光环效应是指在形成第一印象时,认知者的好恶评价是重要的因素。人们初次相见,彼此最先做中的判断是喜欢对方与否。个体对他人最初的好恶评价极大地影响对他人的总体印象。
光环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现象,一般是在人们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作用的。由于它的作用,一个人的优点或缺点变成光圈并被夸大,其他优点或缺点也就退隐到光圈背后视而不见了。甚至只要认为某个人不错,就赋予其一切好的品质,便认为他使用过的东西、他要好的朋友、他的家人都很不错。
刻板印象是指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叫刻板印象。人们会基于性别、种族、外貌等特征对人进行归类,认为一类人具有比较相似的人格特质、态度和行为方式等。
人们对某些人或事的固定看法和观念,就像刻在木板上的图形那样难以更改、磨灭。比如,很多人认为北方男人粗犷、豪爽,而南方男人细致、拘谨,其实真的走南闯北以后,就会发现事实上不一定这样。但很多人的这种刻板观念并不会因为新经验的积累而很快地得到改变。
其实,真正的面子,根本不在于你拎多贵的包,吃多高级的饭,而是骨子里的教养和实力。
真正有本事的人,面子也就没那么重要了。就像《一代宗师》里所说:人活在世上,有的活成了面子,有的活成了里子。而只有里子,才能赢得真正的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