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怕黑怎么办 个体经验沟通法
发布时间:2022-10-16 12:32:15爸爸不在家的晚上,女儿害怕“鬼”
孩子她爸出差三天了,这三天的白天,我和女儿的日常还是跟往常没什么区别,就是到了晚上,女儿就要像一个小尾巴一样跟着我。
问她原因,她都会做出一副害怕的样子说:“妈妈,我害怕有鬼!”
“因为爸爸不在家,如果爸爸在家,鬼就不敢来了,因为爸爸很厉害,他会保护我们,会把鬼赶走的!”
我听后拉着她的手,安慰她:“世界上没有鬼。如果你还害怕的话,就牵着妈妈的手。”
女儿抓紧我的手,继续我走哪,她跟到哪。
等我们都收拾妥当,讲完睡前故事,关灯睡觉的时候,女儿紧紧地抱着我:“妈妈,我怕黑,我怕鬼从窗户外爬进来。”
我一边安慰女儿别怕,一别连忙把衣帽间的灯打开,让那里的灯光透进来 ,不会影响睡眠,又能缓解女儿的害怕情绪。
女儿还是在床上翻来覆去:“妈妈,我睡不着,我怕鬼从卫生间钻出来。”
我想起曾看过一个安慰孩子不要害怕鬼的视频,就现学现用了起来。
我告诉女儿:“卫生间没有鬼,不信的话,你喊一句:‘鬼,你帮我把卫生间的灯打开’。你看卫生间的灯会不会亮起来。”
女儿缩在我怀里说:“妈妈,你喊。”
我就清了清嗓子喊:“鬼,你帮我把卫生间的灯打开。”
女儿听我说完,探出头去看灯有没有亮起来,等了半响也不见灯亮,就又钻回我的怀里,半天没有动静。
妈妈回忆起自己小时候怕“鬼”的往事
我以为女儿这下安心睡着了,谁知正当我迷迷糊糊快要睡着时,她又悠悠地冒出一句:“妈妈,我感觉鬼从床底下钻出来了。”
我瞬间也被吓得一激灵,毕竟我也是女的,还没当妈前,我也是个会害怕各种妖魔鬼怪的弱女子啊。
我抱紧女儿,强装淡定,脑海里闪过一个画面:
那是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我爸爸妈妈因为亲戚家里出了点事,都跑去帮忙了,就留我和弟弟两个人在家。
那时,我大概7岁,我们租住在一幢三层楼的房子里,我们家住三楼。
当天晚上其他租户也没有人在家。
好歹有个伴,我和我弟弟一开始都一本正经地在做作业。
“吱嘎吱嘎”突然我们一间房间的门发出怪声,我和我弟吓得一激灵,我弟说:“不会是有鬼来了吧?”
我带着惊恐的眼神,脑海里开始循环播放聊斋的故事。
那时候《聊斋》正在热播,我们曾经跟着小伙伴在夜晚,故意关灯观看,然后在出现“呜呜呜”声音的时候,一起挤到门背后,一会用手捂着眼睛不敢看,一会又把手露出一点缝隙偷偷瞄一眼。
真是怕并快乐着!
我被自己脑补的剧情吓得够呛,屏住呼吸,只注意听那吱嘎门声,似乎在害怕,又似乎在期待着某个东西从门后出现----像极了看聊斋时的感觉。
过了好一会,声音停下来了,我顺手抓起一本《新华字典》,弟弟端着他的玩具手枪,我们俩一阵乱跑,快速地把三楼所有的灯都打开。
然后又迅速地回到我们的卧室,关上门,并将弟弟的四驱车和我的大象娃娃堵在门口----自欺欺人地认为这些东西能帮助我们吓走“鬼”。
摆了一会“龙门阵”后,我们开始放松了下来,想着等爸爸妈妈回来就好了。
可是他们迟迟不归,我们也已经困了,想睡觉了。
打算去洗嗽好睡觉,才突然想起公共卫生间在2楼。
3楼到2楼的楼梯是没有灯的。
想着干脆不洗嗽了吧,结果弟弟想尿尿了。
这是要被“逼上梁山”了。
最终,我壮了壮胆,踏上了“护送”弟弟去2楼卫生间的“漫漫长路”。
当时,我拿着手电筒和文具盒,弟弟举着玩具手枪和四驱车,一起叫着“鬼,我不怕你!”杀到了2楼,一顿麻溜地解决尿尿和洗嗽事情后,又狂叫着飞奔回卧室。
惊魂未定的我们,还不忘把手上的可以吓“鬼”的东西摆回门口。
后来我们就迷迷糊糊睡着了。
一觉醒来后,阳光透过窗户洒了进来,驱散了黑暗,也驱散了我们昨晚的恐惧。
当我们开门准备下楼洗嗽的时候,发现我们摆放在门口的东西都在,除了弟弟的玩具手枪。
当跟爸爸妈妈确认过他们并没有拿走过手枪后,我们再次觉得背脊发凉----不会昨晚的“鬼”趁我睡着,把玩具手枪拿走了吧?
最后,剧情反转。
我们去2楼洗嗽的时候,发现玩具手枪安安静静地躺在洗手台上,才想起,昨天去上厕所的时候,弟弟顺手放在上面,慌乱中忘记带回卧室了。
妈妈利用所学,帮助女儿走出怕“鬼”的情绪
回忆到这,我想起去参加家庭教育师培训课的时候,老师说过的“个体经验沟通法”,便灵机一动,跟女儿这样说:
“妈妈像你这么小的时候,不,比你现在还大2岁的时候,也是很怕‘鬼’的。那时候,妈妈和你舅舅都怕‘鬼’。”
女儿瞬间好奇起来:“舅舅是男孩子也怕‘鬼’吗?”
我:“对呀,那时候你舅舅可胆小了,毕竟都是小孩子嘛。但是我和你舅舅怕‘鬼’的时候,就会拿上自己认为厉害的玩具,摆在房间门口,把‘鬼’吓走。”
女儿接着问:“那爸爸小时候也怕‘鬼’吗?”
我认真地说:“爸爸像你这么小的时候,也怕‘鬼’呢,不仅怕‘鬼’还怕蛇。妈妈小时候也怕‘鬼’,现在长大了还怕高呢。你还记得我们上次去高空玻璃桥玩,妈妈都害怕得不敢走过去,而你却敢在上面跑跑跳跳。”
女儿开始“咯咯咯”地笑起来:“妈妈这么大的人了,还怕高,我这么小,我都不怕。”
然后我乘胜追击,跟她分享了几件我小时候害怕的事情,女儿渐渐放松了下来,不一会儿就听到她均匀的呼吸声。
上面提到“个体经验沟通法”,那么什么叫个体经验沟通法呢?
个体经验沟通法
个体经验沟通法是指利用个体经验与孩子进一步沟通,即家长从个体层面来谈自己的经验,把它作为一种可能性分享给孩子。
当然分享自己的经验也是需要技巧的。
像女儿害怕“鬼”的事情,如果我直接说:“妈妈长这么大都没见过‘鬼’,所以这个世界上是没有‘鬼’的,你不要害怕了。”
这就是把自己的经验强加到孩子身上,孩子会觉得你没见过‘鬼’,不代表‘鬼’不存在啊!
我们不要把自己已经总结了的经验直接告诉孩子,而是应该把自己曾经经历的过程跟孩子分享。
一句“妈妈小时候也害怕‘鬼’。‘’就会瞬间拉近我们跟孩子之间的距离,并没有说教的痕迹。
当父母把自己的经验告诉孩子,最好是从个体的角度,“我个人的经验是这样,对你不一定适用”而不是“正确的经验一定是这样”。
我分享一下我在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课上学来的利用个体经验沟通话术:
看到你现在的样子,我仿佛回到了自己的小时候。我发现我们真的很像,因为当年的我也像你现在这样。
我小时候也害怕( ),我曾经( )这样做过。
当然,我们也不要认为跟孩子这样沟通了一次,就能彻底消除孩子对“鬼”的恐惧,这种害怕的情绪,跟喜怒哀乐一样,会伴随着我们一生。
我们只需要懂得如何接纳孩子的害怕情绪,并一次次地帮助孩子消化这种情绪就够了,毕竟,我们自己这么大的人也会害怕“鬼”不是吗?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真正的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明明心里害怕,却依然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