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讲道理讲不通?试试苏格拉底式提问法
发布时间:2022-12-03 14:09:24导读:儿童成长心理学家阿诺德及格塞尔对婴幼儿时期的儿童进行持续观察后,认为5岁儿童处于安定时期。也就是说,此时家长可以松口气了。
大宝现在五岁多了,心理发展进入最迅速的时期,他不仅活泼好动,而且跟我说话从来都是"小大人"的口气:"妈妈,你该吃饭了!""妈妈,记得写完文章要点保存哦!"大宝经历过4岁前的"生长旺盛期",进入了有思考、很少哭闹的"调和统一时期"。我常常会感慨,我娃真的长大了,不用妈妈操心了。但虽然如此,跟他讲道理依然是个非常困难的事情。
有次早上我送大宝去幼儿园,他本来情绪就不高(早餐跟弟弟抢牛奶喝,结果牛奶撒了,他有些伤心),到了学校门口,他开始大哭,怎么都不肯进去了。
我刚开始站在一旁看着他,之后在他哭的不那么厉害的时候,试图给他讲道理。可我一句话还没说完,他又高声哭了起来。一旁的老师抱起来大宝说,你看妈妈一直蹲着跟你说话,腿都酸了,我们让妈妈先站起来好不好?
大宝点点头,接着望向我。老师接着说,那我们让妈妈回家休息,老师带你进去跟小朋友做游戏好不好?大宝满眼都是委屈,忍住了眼泪,跟着老师进了校门,不忘回头跟我打招呼说再见。
我知道他是有些难过,自己的小情绪没发泄出来,所以才这般折腾。但我也意识到,此时
跟他讲道理是没有用的,反而是老师的做法更高级和睿智,才让整件事有了转机。
为什么说老师的做法更睿智?
上面的事情中,同样是为了缓解孩子的情绪,老师的做法更智慧。她没有跟孩子聊,你为什么情绪不好,是受到什么影响,还是哪里不开心了?而是通过让孩子看到妈妈蹲着跟他说话的辛苦,让他体会到,原来妈妈也很不容易,自己不该这样随意闹情绪。
我试图跟孩子讲道理,他根本听不进去;而老师让孩子自己觉知了一个道理,大宝乖乖跟着去了幼儿园。你看,我们两个人的做法,对孩子来说,却相差了这么多!
就好像我们小时候,爸妈总是跟我们说,生活多么辛苦,我们要如何如何。他们拼尽全力,想要把自己的经验全都分享出来,告诉我们什么是善恶,什么是对错。但能听进去是一回事,理解又是另一回事。当时稚嫩的我们,还不能完全明白这些所谓的正确道理,很难去消化和听懂,只能猜想、揣测。
当自己慢慢长大,才明白,跟孩子讲道理这件事,讲好了孩子能听进去一二,讲不好,等于没说。孩子也有自己的思维模式,不会都听你的,更不会认为,你说的全都对,他一定会遵守。
善用"苏格拉底式"提问法,让娃觉知道理
在上文中,我们提到了让孩子自己觉知道理,其实就是这样,孩子自己明白了道理,比我们强硬灌输进去的,效果要更好。在跟孩子讲道理时,善用"苏格拉底式"提问法(文章开头老师的做法),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所谓苏格拉底的提问法,就是在和对方的谈话或争辩中,经过提问和陈述,让对方的前后回答出现矛盾,且加以反驳,这时候对方就只能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了。简单来说就是打破砂锅问到底。
通过提问+回答的对话方式,帮孩子把事情和道理梳理清晰明白,也可以说,引导孩子去思考问题。比如我和大宝有次聊天,他非常想要一个玩具,但我并不打算给他买。妈妈:"你真的很想要那个小火车?"
大宝:"是的,没有的话,我会很难过!"
妈妈:"家里有太多这样的小火车,和这个有区别吗?"
大宝:"有的,还是这个好玩!"
妈妈:"具体点说说吧!"
大宝:"这个小火车是红色的,而且还能鸣笛呢!"
妈妈:"据我所知,家里也有红色能鸣笛的小火车,是太旧了吗?"
大宝:"恩,是的,我觉得新的好玩!"
妈妈:"但是旧的也是能鸣笛也是红色的对吗?"
大宝:"恩,是……"
一段聊天后,大宝情绪好了很多,毕竟他看上的那个玩具,家里也有,而且一个要好几百。他最后说,等我那个旧的玩坏了再买新的吧!我欣然接受,还夸他真是个节约又懂事的好孩子。
我的提问都是在引导大宝思考,和直接诶跟他说"不能买"是不同的。他给我的回答,也都是自己思考后的,这是一种让孩子自己觉知道理的放大,而我们家长要做的,就是紧扣问题,不断给出线头,引导娃去找答案。
同样的事情,古人孔子也做过,而且是用在了教学上,他的弟子对他这种问答法的评价是:"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这说明孔子的问答法具有引人思考、由浅入深的特征。
正确面对孩子的问题,保护好奇心
即使我们掌握了跟孩子沟通的提问方式,但也要正面面对孩子的提问,保护好他的好奇心,而不应事事都顺势引导。
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小孩子有问题就要允许他们问,从问题中解答中,可以增进他们的知识,发展其思维、理解能力。
有很多家长是拒绝跟孩子沟通的,或者用一些沟通技巧,让孩子听从或顺从自己的想法,但我觉得这样是不对的,对孩子也不够尊重。可能会抹杀孩子的好奇心、好问的天性。
比如孩子问你,妈妈,这个应该怎么摆?而你看都不看,就是一句,自己看着弄,或者想怎么摆就怎么摆!实则是关闭了你和孩子沟通的那扇门,他以后也不会再向你讨教,对于你提出问题或者有任何事情的时候,他也不会很好的配合。
跟孩子的沟通以及聊天,要让他感觉到尊重和平等,即使你当时很忙,也要停下来跟他说完,再去做其他事情。孩子能感受到你的爱,在你跟孩子沟通时,他也能专注思考,这才是我们跟孩子沟通以及回答孩子问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