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科普>你不合群的根本原因是,还不够虚伪

你不合群的根本原因是,还不够虚伪

发布时间:2022-12-01 17:17:19

很多人认为,合群的人才是正常人,而那些不合群的人便是异类。

群体心理学的开山之作《乌合之众》一书中,对此现象进行了阐述“人们处于群体中,智商会严重降低,为了得到认同感,个体宁愿抛弃原则。用智商来换取那份令人感到安心的归属感。”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活得既焦躁又孤独。

他们不想单独逛街,一个人吃饭,他们活得十分痛苦,他们希望融入人群中,却又只能通过压抑自己的情绪变得合群。为了融入别人,说着自己不喜欢说的话,做着自己所厌恶的事。陪别人玩自己不喜欢的游戏,休假时也会参加各种社交活动。

他们虽然很合群,但是却活得虚伪。

为什么有些人不合群?很可能是因为你不够虚伪,无法在自己和环境中做出选择。

在自己想做的事和多数人想做的事情中做出选择----这个问题并非是简单的二选一问题。

很多文艺青年在幡然醒悟后,都没有用剩下的时间去活出真正的自己。自己梦想成为的模样虽然令人十分向往,但是这个自己往往是在一个非现实环境中构思出来的。没有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需要我们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

但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需要面对不同的人,扮成不同的样子去和他们交往。而梦想中的自己,究竟能存在于何处?

心理学家:你不合群的根本原因是,还不够虚伪

提起那些虚伪的人,我们总是充满不屑,但是他们的技能中有一种十分现实的东西:他们会快速学会活下去的办法,学会如何达到自己的目的,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尽管他们身上缺少了单纯和天真。

虽然虚伪,但他们在生活中往往是胜者。

他们总能直面复杂,并用最快的速度认清现实,果断地做出应对。因为他们复杂,所以反而可以按照自己的样子活下去,不被复杂所改变。

那些合群的人一边藐视规则,另一方面也会利用规则,他们不会把规则当成自己为人处世的标准,只是将其作为工具利用。这也是一种成熟的表现。

“社交成熟”(social maturity),意思是在自己和他人、环境的互动中,我们该怎样面对,如何正确回应。

如果一个人完全按照环境和他人的要求来行事,别人就会认为他很圆滑,甚至是虚伪。比如他在面对领导时总是卑躬屈膝,但在自己的下属面前却又颐气指使。

可如果一个人说话毫无分寸,不顾环境的要求,别人又会觉得他太天真,或者说无知。比如在婚礼上说新娘的前男友,或是在一些比较严肃的聚会上喝了太多酒,耍酒疯等。

其实,我们自身的需要和他人、环境对我们的需要并不总是矛盾的,所以社交成熟的第一步,就是清楚不同场合对人的要求是什么,并接受这种要求。

但很多时候,我们的想法都会和他人或是环境的需求产生矛盾。这时一个人选择就体现出了他是否社交成熟。

学着“虚伪”

知世故而不世故是很多人对“成熟”这个词的理解。这和心理学中的一个理论相对----“外向性自我意识(public self-consciousness)”。

我们可以很清楚感受自己身体、情绪的变化,这是一个人的自我意识。通常外向型自我意识强的人,可以很深刻地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系统中的一份子,可以了解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并可以将其改变。

外向性自我意识是一种能力,这就带给了人们两个选择,使用或是不使用。

外向型自我意识强的人通常很清楚在什么场合展现什么样的自己。但他们不一定会完全按照环境要求去做,这就取决于个人价值观的影响了。

不仅早年经历会影响外向型自我意识,这种“知世故”的能力也是可以后天养成的。

通过参加各种社交活动、聚会我们可以更深刻的理解到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我们会按照环境要求展现自我。这会使我们对环境的感受更敏锐。

“人世间真是难处的地方,说一个人‘不通世故’,固然不是好话,但说他‘深于世故’也不是好话。”鲁迅先生的话道出了人们为了合群而变得虚伪这个话题的复杂性。

其实为了合群而做出一些相应的改变和退步并不一定意味着背叛自我,真正的成熟是懂得平衡自我和群体的关系,这样我们在人群中才能变得更加灵活和包容。

最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