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儿童选择性缄默症
发布时间:2022-11-29 16:39:13选择性缄默症通常是指儿童没有听说方面,或者是发音器官方面的困难或障碍,在一定场合下他的言语表达是很正常的:比如说在家中说话是非常正常的,甚至声音很大,很调皮,但是在面临特定的社会情境的时候,比如在学校里面的时候,他就会表现出缄默不语,持续不说话。
这样很复杂的行为表现看起来好像是故意的,好像孩子自己是能够控制住自己不说话,但是其实孩子内心里面是有突破不了的心理方面的障碍的。
儿童选择性缄默症的临床分型
选择性缄默症患者通常习惯不用语言,而是用手势,或者是身体语言来表达,比如点头,摇头,推拉,或者是只是简单地说“是”“不是”“否”这样的单字来表达自己的意愿要求。他不能轻松流畅的用语言去和别人进行交流沟通,他们的行为特质会表现出一定的特殊行为,比如绝少发问,有事情也不说。比如说要上厕所了,但是他就憋着不说,有的孩子还会因为这个在学校尿裤子。表现出来极端的羞怯,行为退缩。
在学校里面他也会显得非常的孤独,在不说话的环境里面,他们的表情是漠然的,或者是表现得很呆滞,不和别人正面接触,或者是只是用眼神来表达他的意愿,有的时候会眼神非常躲闪,沉默不语,有不依从的行为,不愿意听指令。
有的孩子是做事循规蹈矩,和亲人或者是陌生的人见面,相处的时候焦虑情绪或过重,表现非常迟缓,在家里面非常依赖父母。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发现父母对孩子的照顾是比较多的,孩子亲力亲为机会比较少,在家里面表情是非常丰富的,但是出去之后孩子的表情就变变得非常呆板,有时候喜怒无常,情绪波动比较大,容易冲动,脾气比较大。其实这样的孩子控制欲是比较强的,虽然很聪明,但是在外的缄默表现,或者是呆板的表情会显得他们反应迟钝。
从临床和学术上来讲,选择性缄默症分成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分别是共生性缄默,言语恐惧性缄默,反应性缄默和消极抵抗性缄默。
第一种,共生性缄默。是孩子过度依赖妈妈,他们在害羞,焦虑,恐惧的时候,用不说话来掌控自己的环境,达到控制环境的目的。
第二种,言语恐惧性缄默。这种类型的孩子会恐惧自己的声音,他们觉得自己声音非常不好听,喜欢用言语之外的方式去沟通,避免听到自己说话的声音。
第三种:反应性缄默。儿童拒绝说话,可能是遇到了重大的创伤型的事件,比如嘴巴或者是喉咙有过创伤或者是被大声训斥过闭嘴,永远都闭嘴,不要说话。这种类型的孩子经常会表现出沮丧,郁闷,的情绪状态。
第四种:消极抵抗性缄默
这种类型的孩子通常把缄默是当成一种敌视的手段,他们经常反表现出反社会的行为,企图通过抗拒和别人交谈来控制生活,达到他们想要某些奖励的目的。
02选择性缄默症的病因
选择性缄默症是一种复杂的言语方面的心理障碍,在生理方面的原因,有研究发现,三分之一的选择性缄默症患者有言语发育迟缓,或者是发声障碍。
对照研究发现呢,他们有50%是言语不成熟的,42%是有遗尿行为的,15%是癫痫或者是脑电异常,13%有智障家族史。
行为习惯方面的原因
选择性缄默行为初步形成的时候,身边的人对孩子不当的期待或者是特殊的沟通模式会形成一股压力,每天都会催促孩子要说话,要讲话。
这样就会使孩子陷入到一种恶性循环当中,比如老师,因为不知道孩子的这种情况,就会强制孩子回答问题,不说话就处罚,扣分等等,这样的方式肯定会让孩子压力更大。
身边的人都在批评他不说话的这种行为。但是当孩子选择不说话的时候,父母或者是其他人对他的关注会更多,照顾可能会更多。但是父母往往显示出一种焦躁情绪状态的关注,会稍稍带有惩罚的这种性质。家庭养育方面的原因
通过我的观察,发现选择性缄默的儿童的家长,情绪上都是比较急躁的,包办孩子的事情很多,照顾的事无巨细,不仅非常照顾有加,而且阻止孩子做事情也会非常的多,不给孩子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
把孩子该说的话家长都说了,或者是孩子还是偶尔提出某个要求,马上就被否定,一般这种情况会出现在母亲角色当中,过度控制,又过度保护。孩子内心愤怒,郁闷,但是行为上却没办法去抵抗,只能用不说话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愤怒。
03家长正确帮助孩子的方法
之所以孩子会发展成选择性缄默症,除了生理,遗传方面的原因之外,和父母的养育方式不当有很大关系。
因此,从家庭养育方式的角度,家长需要改变的很多,尽管很多学者会认为孩子到了青春期,缄默的问题就会自行好转了,然而,这个孩子成长的过程是伴随着强烈的内心痛苦,和小伙伴不知道该如何交流,害怕自己出错等等,有的孩子直到上了中学,一直缄默不语,因此家长的改变越早越好。
尽量淡化面对孩子不语的情况,家长要尽量淡化,不要经常提醒孩子要去讲话,也不要每天回来就问孩子是不是在学校里说话了,这样孩子会有反感情绪也会非常有压力,抵触情绪会更加强烈。
改善和孩子之间的关系
家长要改变强势训斥的态度,尽量和孩子们和互动。
家庭氛围要尽量民主一些
在一些小事情上可以让孩子做主,表达自己的意愿,并且改变为孩子包办一切的做法。
让孩子独立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玩儿的时候,家长也不要总是指导。而是让孩子多自己探索,家长陪伴在身边的角色是助手,态度是欣赏。
家长要尽量调整好自己的心情
在家里和孩子的互动是轻松愉快的,家庭的氛围也相对轻松,经常聊一些开心的话题,让孩子回到家里,心情是非常愉快的,放松的,那这样有助于他更好的去适应学校的环境,如果孩子在学校里突然讲话了,身边的人也不要去大惊小怪。
有些家长由于着急解决孩子不说话的问题,会到处学习各种心理学的方法,从实践的角度上来讲,家长给孩子实施的各种心理学方法很多都是适得其反的,比如有的家长用奖惩的方式让孩子开口,反而孩子的对抗情绪更加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