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是怎么让你相信的
发布时间:2022-11-29 15:08:09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
谣言这个问题,从古至今一直存在,无论我们多么努力的辟谣,仍旧阻止不了一些谣言的传播,因为每一个谣言都是精心炮制的结果。
谁在制造和传播谣言
在解析谣言的心理机制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喜欢制造和传播谣言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
- 报复社会的人
这些人通常在现实社会中吃了亏,但是又没有足够的力量去解决问题,他们被社会毒打一顿之后,就开始想着报复,最常见的就是造谣某些机构的不公正待遇。
- 唯恐天下不乱的人
这些人制造谣言单纯就是为了扰乱人心,只是他们本身性格就是喜欢到处凑热闹,喜欢听各种小道消息,整天听风就是雨,比如很多村里的七大姑八大姨们,她们就很喜欢传播谁谁谁家的坏事,也不管真假。
- 为了自己利益的人
这是别有用心的一些人,他们会乘着某些突发事情,精心制造一些别有用心的谣言,引起民众的恐慌或者愤怒,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以此达到他们的目的。比如有些商家会传播“某某某对治疗某某某有神效”的谣言,趁机哄抬物价,引起非理性抢购风潮。
- 爱逞能的人
有些人总想通过一些耸人听闻的“奇闻轶事”来“证明”自己的“才能”,他们总以为这样就可以证明我比别人厉害,比如有的人会编制 “某某专家说”等不实信息。
- 喜欢恶作剧的人
这种人以看到他人恐慌为乐趣,他们缺乏基本的社会责任感,所以会制造并且乐于传播一些让人紧张不安的谣言。比如,他们会制造 “某某某地区发生火灾”之类的谣言。
- 想象力过于丰富的人
还有一类人,他们的想象力极其丰富,在听到一件事情的时候,会胡乱地联想,而且还能达到某种程度的逻辑自洽,他们还会迫不及待地分享自己的“想象”,比如很多“阴谋论”的谣言。
我们为什么会相信谣言
大部分传播广泛的谣言都是以有限的真相为基础,经过精心加工后,带着特定的目的出现的,它们通常会符合以下一个或几个大众心理。
- 我们更容易关注负面消息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处于生存本能,我们会对负面消息更加敏感和警惕,比如“某某某对身体有害”天然地就比“某某某的特点”容易被别人注意和记忆。
所以,谣言很少有正面的、积极的内容。比如很多谣言,通常都在传播“某某某有害”、“某某某危险”等信息。
- 焦虑心理
谣言最容易滋生的时期,通常都是人们生存、健康、环境都面临着一定威胁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会渴望有一些方法来帮助我们面对这些威胁。
很多谣言就是满足了人们在危机环境下想要规避风险的诉求。比如很多谣言会突出特效、实用。
- 从众心理
社会心理学著作《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就说“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
比起特立独行,从众是一件没有心理负担的事情,因为人们会觉得就算我所跟从的“群体”错了,那也有大众和我一起承担错误的后果。
在互联网时代,这一特点更加明显,因为我们在社交网络上都被分隔在了自己所认同的群体中。当一个谣言在我们所处的群体中传播了很多次,我们就会更容易相信,如果在这其中有某些名人参与的话,那从众效果更明显。
- 大脑会自动加工
一句话在传播的过程中是会“变异”的,我们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会对信息进行加工,提取自己觉得有用的、并且能理解的信息,而忽略那些没有用的信息,然后这个信息会变得越来越切实具体、细节丰富。
曾经有个节目就做了这么一个实验。
第一个人说:“刚才经过市中心广场,看到一群人,还有爆炸声,好像是汽车爆胎了,好多人在跑。”
第二个人对第三个人说:“我有个朋友在市中心广场,听到爆炸声,不知道是不是汽车爆胎,好多人在跑。”
第三个人对第四个人说:“我朋友的朋友说市中心广场发生爆炸,还有人倒下,好多人在跑。”
第四个人对第五个人说:“听说市中心广场发生爆炸案,死伤很多人……”
于是,一个关于爆炸案的谣言就这么产生了。
- 降低认知负担
一个基本事实是,我们的大脑是会偷懒的,当我们听到一个简单具体的信息时,会更倾向于相信它是真的,因为正确的信息,我们只要接受就行,而错误的信息,我们需要暂停一下,调动更多的资源去发现或者寻找记忆里的正确信息,最终得出“这是假的”的结论。
所以,大部分的谣言都是简单粗暴的,因为它们一看就懂,我们不需要过多的思考就能接受。
- 我们并不那么在乎真相
很多时候,人们并没有那么在乎事实真相,反而更在乎的是情感和个人偏好,只愿意去听、去看那些想听和想看的东西。简而言之,我们更愿意相信我们愿意相信的事情,比如某些“脑残粉”,他们会义无反顾地相信自己偶像的负面消息是人为地有组织地“黑”,不管客观事实到底如何。
绝大多数的谣言是一个精彩的、连贯的、容易想象、带有饱满的主观感情的故事,它更能引起人的共鸣而得到广泛的传播。
与之相反的,真相却经常是不好理解的、有一定条件的、有一定概率的、不带情感色彩的,所以真相的传播一般都干不过谣言。
如何才能增强我们对谣言的免疫力?
最后简单说说,如何增强我们对谣言的免疫力。
首先,信息来源的渠道很重要,建议多关注官方的信息,官方的信息发布的初衷就是利用其公信力来缓解人们的恐慌情绪,终止谣言传播。
其次,当我们看到一个信息时,多思考一下这个信息的资料来自何处?谁发布的?有没有其他信息佐证?这个信息的逻辑是否自洽,有无前后矛盾之处?
最后,我们可以多锻炼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在你有充足的判断之前,无论你从哪里看到的信息,如果你有一瞬间的怀疑,都不要转发,不妨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最后的最后,牢记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