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色的方法 教你用简单的方法控制“欲望”
发布时间:2022-11-28 19:06:22《庄子》中说,“嗜欲深者天机浅”。
一个人如果深陷欲海、贪婪无度,就会失去生命中的灵性与智慧,错过人生中许多好的机缘与福报。
欲望是最大的人性,人活着,不大可能无欲无求,但是欲望太多、太深以至于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那就会被欲望迷失心智,被欲望毁掉自己的人生。所以,看一个人能否控制自己的欲望,就能看出他是否胸有大志,又是否能成就一番大器。事实上,古今中外,但凡能取得较大成就的人,都是很善于控制自身欲望的。
举一个曾国藩的例子:
曾国藩年轻的时候,喜欢广交朋友,经常去朋友家做客。去朋友家的时候,他看见对方漂亮的侍妾,就会忍不住多看几眼。
这也是人之常情。走在大街上,看见靓女帅仔,恐怕都会忍不住看两眼。
但对自己要求极高的曾国藩,却要消除自己的这种想法、欲望。然而这违背人之常情的做法,并不容易成功。
一次,他到同僚家看见同僚漂亮的小妾,忍不住一看再看,看得眼珠子都快掉了出来。那朋友急忙小咳变大咳。反复的咳嗽,终于换回了他的理智。
他跑回家,在日记中记下这件事,并且最后感慨道:“真不是人,廉耻丧尽,禽兽不如!”
但这一关又哪能这么容易过呢?
曾国藩就在一次又一次的自我提醒,自我检讨中终于明白了人欲、节制。
其实曾国藩戒色,最初只是通过写日记的方式来监督与反省自己,但是,他很快地发现,光靠写日记反省,并不能有效的戒色,于是他又把自己写的日记拿亲朋好友看,让大家一起监督他。
正是曾国藩这种痛改前非的定力,使得他不断完善自己,成为了晚清 “第一完人”。
有些人,能够管理一个国家,却会因为一点小事情而发怒。有些人能够放弃金银财宝,却会为一些不值钱的东西而变得喜怒无常。这是因为,这些人虽然有能力,却无法控制住自己的情欲。而控制住自己情欲的人,则是因为他们的神守于心,所以才不会随意表现情绪,造成大错。
比如,大家在生病的时候,很难集中进行去学习,去专注工作的事情。这是因为,身体出现了问题,导致了精神外泄,稍微集中注意力都会觉得非常辛苦。同样,如果一个人平时沉醉于声色犬马当中,自然也会消耗自己的精力。我们常说,那些摇头晃脑,抖腿的人,是不可靠的。并不单单因为这些是坏习惯,而是这些习惯,反应了这个人背后的精神外泄,这才是最可怕的。
有些人,半夜不睡觉,跑去喝酒唱歌玩游戏,这些都是非常消耗精力的事情。而晚睡,过度纵欲,又会导致第二天精神萎靡。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循环。一个人把精力都放在这些不务正业的事情上面,又怎么会有多余的精力去处理正事呢?
那么,如何控制自己的欲望呢?
重点在于“节制”。
节制并不是说什么都不能有,什么都不能要,而是知道掌握其中的分寸。
做事需要一定的基础,成事需要掌握“度”。
比如,古人要上京赶考,当然需要一定的物质基础,不然就而死在半路,后面也就没有机会了。但是,你一路上竟吃美食、赏美景,也是不行的。
人的欲望分为两种:
一种是内心的欲望,一种是外界的欲望。
相比于内心的欲望,外界的欲望是比较好节制的。
就像有的人说:曾国藩节制欲望的方法太难了,难是因为它从内部节制欲望的。
《道德经》说: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天下间的难事一定是由容易的地方开始着手,天下间的大事一定是从细小处开始累积的。
我们节制欲望可以先从“外欲”开始。
比如,你要戒色,可能做不到像曾国藩那样通过写日记的方式让人监督,但你可以不去或者少看美女。
你无法做到节制饮食控制体重,但你可以少买或者不买零食;你无法做到戒烟,但你可以少买、少吸烟。
我觉得节制这件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如果直接戛然而止,其结果很可能是覆灭或者是死灰复燃后的猛烈反扑。
《学经》说:
马行千里,饱食而足,兽积余粮,不逾寒暑。知其用度,不求百年之功,不穷一己之力,不取万丈高台,不穷物之用,是故去外欲,知止而为,以得行定,行定则妄消。
当我们在行为上有节制,能够有效的减弱心理上的欲望,“行定则妄消”就是这个道理。
《道德经》说: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不珍爱难得的财物,导使老百姓不去偷窃;不显耀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导使民心不被迷乱。
古人诚不欺我,真乃大智慧。
总结一下:用简单的方法控制“欲望”?
三个字:去外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