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什么是应激吗?
发布时间:2022-11-28 16:31:13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往往会遇到突然发生的事件或偶然发生的危险。在这些情况下,需要人迅速集中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动员机体的全部力量,及时作出决定,以应付处理这种紧急情况。这时候产生的特殊心理体验,心理学上叫应激。例如,司机在驾驶过程中出现危险情景的时刻,飞行员在飞行时重要设备失灵、滑行道上有危险警告信号的时刻,以及亲友猝死、意外事故、受辱、被盗、失火等时刻,或在大的自然灾害突然降临的时刻,都容易使人产生应激状态。除上述不常见的情况,像常见的面临重要的考试、第一次上台讲课、演出、参加事关重大的比赛等,也容易使人产生应激状态。
应激有不同的强度,在不同强度的应激状态下,人会有不同的反应。在中等强度下,一定的危急情景会使人越发头脑清醒,动作迅速而准确,以致急中生智,使能力超常发挥,做出平常情况下做不到的事情。在应激的中等强度下,一般人都能做到这一点。但在有意外的危急情况所引起的超强应激状态下,不同的人会做出差别很大的反应。有的人平时就表现得思维敏捷,反应迅速,情绪镇定,意志果断,性格坚强,而且还有较多的处理应激状态的知识、经验和较强的能力,那么这种人就可能处危不乱,急中生智,化险为夷。而缺乏上述优良品质及有关经验的人,则可能在应激状态下表现为精神高度紧张,思维紊乱,意识狭窄,动作失调,以致做出许多不适当的反应,甚至有的人还可能全身抑制,动弹不得,呆若木鸡,乃至休克过去。
为什么发生应激时人会产生许多和平时不同的心理反应?这是因为应急状态改变了机体的激活水平,特别是使肌肉的紧张度、血压、腺体的分泌、心率、呼吸等系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极度紧张的情况下,由于身体各部分机能的改变而发生全身性的兴奋泛化,以致使一些人反应正确,急中生智;而另外一些人反应失误,呆滞木僵。
人在长时间内处于较强的应激状态,对健康有不利的影响,有时甚至是很危险的。加拿大生理学家谢尔耶,在1974年的研究表明,应激状态的延续,能够击溃一个人的生物化学保护机制,使人降低抵抗力,以致被疾病侵袭。谢尔耶把应激反应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惊觉阶段,这种情况可导致休克;第二阶段为阻抗阶段,表现为给内脏带来物理损伤,出现胃溃疡等症状;第三阶段为衰竭阶段,表现为机体体力耗尽导致重病和死亡。
应激状态的出现,总是有应激源也可以说是应激事件的。那么不同的应激事件对人的影响一样吗?结论很明确,不一样!心理学家霍姆斯和瑞编制了一个应激评定量表。他们总结了大量的应激源也就是应激事件,并且对这些应激源的每一个方面对人的压力大小赋值并排序后形成一个量表。这个量表指出,大量的应激事件可以归纳为43种,压力值从最大100到最小11不等。这些应激源有不愉快的经历,比如丧偶、离婚等等;也有愉快的经历,比如结婚或杰出的个人成就。他们的研究认为,这些事件产生不同的水平的应激,而这些应激与疾病的发生是有关联的。那么,根据疾病的发生与各种生活应激事件的相关研究,霍姆斯和瑞把一年中个人所受应激事件转化为分数的总和之后认为,150或更高的值定为生活转折点。如果这一年的生活事件变化值在150到199之间,那么下一年有37%的可能性得病;若总分在200到299之间,则患病的可能性为51%;若分值在300以上,则患病的可能性为79%。也就是说,应激事件越多积分越多,患病的可能性也越大。当然,与之对应的是,应激延续的时间越长,患病的可能性就会更大。下面的表就是他们总结出的43种主要''生活应激事件''以及相应的应激压力程度。
43种生活应激事件
如果读者感兴趣,可以根据这个生活应激事件量表,计算一下自己的得分,并且大致推测在下一年中因应激事件得病的概率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