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婚不育保平安 又自由又潇洒?
发布时间:2022-11-28 16:24:23极致的孤独感是怎样的?一位网友以《三体》里的故事作比:人类在乘坐恒星级飞船远行的时候,并不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们知道总有一天还会回到地球,哪怕是几十、几百年后,就像风筝,始终都有一根线连着。
后来“智子”占领了地球,几艘逃向宇宙的恒星级战舰上的人类刚开始还好,慢慢的一个一个都因为那种虚无的孤独感,产生了心理问题,还疯了几个,因为他们知道自己都成了宇宙的流浪者,再也回不到地球了。
其由此想到,80后9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即使没有跟父母住在一起也不会觉得孤独,如果选择不婚不育,如果有一天,父母不在了,人世间唯一的牵绊没了,人会不会像《三体》中青铜时代号星际战舰上的人类,只剩无尽的孤独?
就好像是接力发言似的,深圳一位年已53岁不婚不育女子在吐槽中,以亲身经历证实了,当其父母离世后,这种“无尽的孤独”在看不见的地方的存在。
她说,作为一名公司的主管级人物,她向往自由、不喜欢小孩等,成为她选择独身的主要理由。
谁都知道,在世俗社会,做出这样选择的人,极有可能遭到父母的反对和周围人的劝告。她也难免于此,但是她性格比较强势,父母不敢说她,一说总要吵架。“后来他们没逼我了,但是带着遗憾走了。”在父母逝去前,她是个独立的女强人,也不依赖他们,一直以为他们离不开她,但是现在她才知道,是无儿无女的她离不开他们。
“这么多年不结婚的底气不是我独立、我坚强,而是我家人在,我父母在,是他们给我不婚的底气。”多么痛的领悟。
“我担心以后我要是得了老年痴呆,动手术需要家属签字,都不知道谁帮我签。”这话让人想到了日本的“无缘社会”现象,一群高龄无子的孤独老人组成了立体的、无人知晓的孤独模式。
没人能绝对说不婚不育者必定晚景凄凉,毕竟异姓年轻人以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精神为其养老送终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或许“财务自由”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显然,我们难以否认的是,假如不婚不育,绝大多数人都会因为那根风筝线的失去而心无所属,最终无法抵御人到老年后没有任何亲人陪伴的深深孤独感。
陷入孤独状态中的她,开始品尝到无处话凄凉的滋味。她认识到,30岁到40岁期间,是幸福大于痛苦,因为收入高,又还年轻,到处游玩显得很美好,同龄人结婚生小孩的都羡慕她。但到了40岁以上,父母更老了,自己也老了,竞争不过年轻人,有压力也不敢和他们说,痛苦开始大于幸福。虽然越来越孤独,但还是不能告诉朋友,怕他们笑话,怕他们可怜,只能一直装作很潇洒,很自由。
我相信,这不只是她一个人的哀愁和窘迫。一位博主跟帖称:我也是没结婚,也在深圳,现在是越想越害怕,虽然经济自由,但是开始有孤独和失落感了。
在我认识的人之中,不婚不育者或者丁克族不少见。有的人,当年适婚适育之际,我也适度劝过,但无效;对所有的人,我都尊重他们的选择。而当他们来到“奔五”或者“过五”之年的年龄门槛上,我能够感觉到,他们中的一些人,虽然绝口不提“后悔”二字----他们的孤傲是刻在内心深处的----但也在慢慢发生变化,例如,对亲情聚会更为看重,也开始改变不喜欢小孩的立场。
而那位吐槽的五旬女士,也说过突然发现自己竟然是喜欢小孩的。人,很难敌得过天性和天道。
我尊重任何合法的生存方式,包括放弃子嗣。但“听人劝,有饭吃”,一个人有听得进良言劝说的必要。那位女士最后说:“要么有伴侣,要么有孩子,不要什么都不要。那些被催婚的,也请好好理解父母,不要像我一样不懂事,不要和他们吵、冷战,好好坐下来谈,不要伤他们的心,他们也是为你好。”
电影《无问东西》中,沈母对打算参军报国的沈光耀说:“你所追逐的功名利禄,你祖上全部都拥有过,我只希望你体会人生的乐趣,希望你结婚生子,不是给我增添子孙,是想你知道为人父母的乐趣。”天下父母,人同此心。
有“乐趣”,自然也有烦恼和负累----包括抚养子女的艰辛。我们的人生总结就算做不到金庸先生的“大闹一场,悄然离去”,那也会因为在人间留下了一条线以及“后事请听下回分解”的伏笔,而变得有趣得多。
“不婚不育年轻潇洒,年纪大了是无尽的孤独。”这到底是不足为训的一家之言,还是直奔真相的朴素道理,当然见仁见智,但也许在我们跳出一人一事的框架之后,看到在更大空间漂浮着的集体性孤独感之后,我们才会有所触动。一部《老人与海》让我们看到了人性强大,也让人看到了孤独如海。活在俗世,我们不必非给自己一份执念和“任务”,但即使以消除孤独感的需要而论,也不宜轻言放弃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使得自己成为一株烟尘里的飘蓬。少年时读“家祭无忘告乃翁”,除了深深感受到那种家国悲情外,也轻叹过:幸好陆游有后,否则这番期待何以为继----想想,与人携手同行、延续血脉,是历史长河里多么壮观的一场“合唱”,何必任性错过。